雨中的胡椒饼

时间:2022-02-21 03:50:56

前些日子,去趟了台湾,开眼界,顺便好好祭了几天五脏庙。

凭良心说,人那地方山川灵秀,街面上虽然少见现代化高楼巨塔玻璃墙,旧街老巷的,可市井味道极浓,人民谦和礼让,平心静气,有衣冠遗风,真不愧宝岛之名。

对我等陆客(大陆来的游客,台湾那边的统一称呼)来说,台湾美食遍地,不必特别找寻,只需信马由缰,路边随便见一家字号就进去——哪怕这家招牌裂漆皮、挂水痕,门脸小到逼仄也没关系——只要掌柜的上菜,管保您忘了身外一切,只专注于盘箸方寸之地,唇舌味蕾,悠悠然便是洞天福地。

冻雨如丝,航班落地在桃园机场,酒店定在西门町,这中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良乡去西单。坐在去台北的大巴上,看路两旁山山不断,岭岭相连,间或谁家的招牌一闪而过,车速虽快,但招牌上那些个繁体字却显得格外清晰,卤肉饭、牛肉面、烧肉粽……透过视网膜,这些字一撇一捺地重重敲在我胃口上。

放眼一望,台北的大街,很像福建,临街的门脸一楼普遍比二楼短一截,形成过街廊子,雨中走过一条街,不湿衣不乱步,典型的南方格局。话说,就只见马路对面,这么个过街廊子下面,一群人扎堆排队,甚至于不顾冬雨绵绵,撑着伞排出了廊子外面,看装束,还都是本地人。有的!来之前,忘了看哪位先贤的文字,说在台湾,只要看排队,杀过去准没亏吃。

于是乎,拉着箱子,携着夫人,屁颠屁颠冲过去排在队尾,伸脖瞪眼踮脚,好不容易才越过人群,看见幌子——胡椒饼。这……这算什么啊?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的,全是咸口儿牛舌饼的身影。虽说饿得前心贴后心,可最基本的骄傲还是有的,老子千里迢迢飞来吃,真的要拿这小小面饼子开张?

吧唧吧唧嘴,摸摸肚子,看看街面上,雨又大了点,小风吹过,凉飕飕的,回头再看看排队的人群,呦!前面队伍居然少了挺大一截,看来胡椒饼掌柜的手还挺麻利。要不?就这儿吧,大冷天儿,有点热饼子垫底也不错,万一运气好,掌柜的厚道多放点胡椒,想来也对胃口。

就在思想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队伍摇摇晃晃地又往前进了不少,敢情是烤一炉,打发一批,这就更好了!现烤的不光热乎,肯定还酥脆,带着炉膛里一丝烟火气,一咬一掉渣——美啊。等到走近了才发现,可了不得了,有馅儿的!小摊子不大,一个掌柜带俩伙计,正忙着包下一炉呢。大发面团子,合了油酥,白胖胖泛着油光,摊在案板上,一个个小白面团,是揪的剂儿。旁边是一大盆肉馅,正经的好精肉,新鲜粉嫩,偶见肥肉丁,白生生嵌在肉馅里,好不诱人。再有绿油油的是葱花,白乎乎的是一大盘子熟芝麻。敢情包这胡椒饼,并不需要擀皮,只见一位伙计拿起个剂儿,两手一拍,就成了圆饼皮。饼皮凹在手心里,右手盛起一大块肉馅,硬往皮上按,再拍上好大一撮葱花,红白绿,干干净净的颜色就勾人食欲。最后手一捏,把饼皮捏成个圆面球,往熟芝麻盘子里一甩,摔成个扁圆,顺带蘸走无数的芝麻,这就算齐活了。

烤炉是个很传统的大圆柱形炉子,贴烤的烤法,在北京看惯了烤芝麻烧饼,现在看来这个场景真是无比亲切。说起来,这种烤饼法,还是唐朝传下来的,西域胡饼,也就是现在的烤馕,便是这种内炉贴烤的老祖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老白,也就是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一首七绝,面酥油香这4个字,道尽了贴炉烤烧饼的好处。您瞅,说烧饼都能吊出书袋来,这就是资深吃货的水平。

原来胡椒饼本是始于福州地区猪肉馅烤饼,叫“葱肉饼”。上世纪80年代在台湾流行,便改叫了“福州饼”。后来口味改良,加上胡椒,就逐渐由“福州饼”音讹为“胡椒饼”。同样是制作胡椒饼的店家,制作技术、材料搭配都不同,我们赶上的,居然还是当地口碑很好的一家名吃。这都是后话不表。

说回来,可算排到我了。25台币一个,合人民币6块多点——台币除以4,基本上就是人民币的数目,那段时间我除法水平突飞猛进——真心是不贵,北京街头5块钱才能买俩鸡蛋灌饼,还夹不起香肠,遑论人家胡椒饼真有肉馅呢。买了俩,跟我夫人热乎乎捧在手里,暖洋洋热在心头,傻呵呵乐在脸上,不禁感慨,吃货的小小幸福,其实俯仰皆是。

买是买到了,下一个问题迫在眉睫,怎么吃呢?要说走在北京大街上,老子肯定是眉毛都不皱,大口就咬下去了,可这是在人家台北啊。眼瞅着之前买走的诸位,一个一个都跟抱着小奶猫似的,小心翼翼捧着,不知走去何方了。诸位,这、这……这不趁热吃,还去哪啊?天又不暖和,活生生放凉了,再不更过分点,捂皮了!我都不敢想,暴殄天物,罪莫大焉!来之前,是不是看到有人说台湾有大街上不能吃东西的规矩呢?记不真著了,若有似无,反正地铁上是一定不能吃,可路上呢?倒是没见有人边走边吃,可是,可是……天啊,再这样下去,这热腾腾酥脆脆的胡椒饼可要被耽误了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做男人就要有担当!在道貌岸然和胡椒饼之间,我毅然选择了后者!

“吭吱”一口咬下去,瞬间,感受到牙齿冲破酥脆面皮的,接着是略带筋道儿的内皮, 再接着——一大股滚烫的肉汤喷薄而出,连舌头带胳膊,被烫得红了一大片。顾不得被烫的疼痛,顾不得擦袖子上的油,赶快伸大拇指,先要把“好”喊出来,“好饱满的肉汁!”

这下真是捡到宝了,外皮酥香,芝麻回味,都是意料之中的,没想到的是肉馅里大把葱花,没准和馅时还加了洋葱去膻味。烤得了,就宛若北京最好的门钉肉饼,一咬一流油。肉馅本身也鲜香十足,敢情里面还掺了一点肉筋,一个肉丸的馅,有咬劲儿,用台湾话说叫“弹牙”。大咬一口,闭着嘴紧嚼,每一下都有很幸福的咀嚼感,每一下都有美味的肉汁。

几大口,一个胡椒饼就落了肚,细细回味,才品出胃里暖洋洋的胡椒,果然,冬季在台北,就是要淋雨吃胡椒饼,这才是最正宗的台北风情啊。

于是,我们俩一边满足于与台湾人民同乐,一边用舌头满嘴搜捕落网的芝麻,慢慢踏入台北无尽的冬雨当中……

上一篇:朱强:我热爱的马派艺术 下一篇:深蓝菁萃说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