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高职生感恩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21 02:38:09

基于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高职生感恩教育研究

Study of Gratitud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

Huang Xinjing;Wang Yunbo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ion,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点。我们试图以强化国家奖学金工作的“育人”功能为切入点,发挥奖助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加强高职生感恩教育,增强高职生的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高职院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

Abstract: To ensure the college financial assist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further implement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ratitude education, to exert the financial policies' function of stimulus and guidance,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self-reliance, hard work and the public.

关键词: 感恩教育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Gratitude Education;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44-02

0引言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高职生的感恩教育,引导高职生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尤其重要。

1基于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高职生感恩教育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期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资助5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2010年提高为每生每年3000元,国家奖助学金既资助了贫困学生,又奖励优秀学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笔者所在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奖助学生的政策,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各类社会奖学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对各种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应享尽享的原则,严格把关,择优、助困,奖助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以2010年国家奖助学金为例,我院共有2817人获得国家奖助学金,期中1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97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506人获得国家助学金,总计奖励281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38.47%,总金额804.7万元。

从学院的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工作可以看出,无论从奖励金额,还是从资助人数比例,无一不体现了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作为参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老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现象一:国家奖助奖助学金的资助名额相对有限,有一些同学为了获得资助,互相拉拢,以获得“高票”,甚至有些人在班级诋毁同学、破坏团结,一旦得不到,就会认为有失公平。

现象二:对于国家奖助学金,有些人认为这是“不要白不要”,通过各种途径争着获得资助,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融洽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还对贫困生材料进行造假,形成了部分“假贫困生”。

现象三:获得资助的部分学生不仅不感激学校为他们争取来的利益,反而认为这些是他们应得的,甚至有些学生带有埋怨情绪地催促学校间发资助金。

现象四:部分贫困生学生拿到奖助学金后就开始胡吃海喝,或者换新手机,或者买化妆品,有的甚至买件衣服就要花费三四百。

笔者认为国家奖助学金的奖励不单是一个简单的资金资助,更重要让高职生认识到其中的精神助推力,让学生懂得的感恩,并争取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学校对自己的帮助与鼓励。而上述现象却恰恰反映了当前部分高职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高职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生跨入社会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应该交给学生专业技能,还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点,加强感恩教育,决不是简单地培养一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是追求一种人生成熟的精神境界。

2.1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高职生的自我和谐人的自我和谐分两个层面,一是外在的和谐(身体),二是内在的和谐(精神),内在的和谐尤其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内在和谐应该是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对周围的人和事有良好的认同接受程度,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恩教育使高职生具有良好的心态,让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能正确地看待他人,从而达到自我和谐。引导高职生在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及时疏导消极情绪,珍惜他人对自己的付出,积极对待人生,保持自身的和谐。

2.2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感恩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教育高职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提倡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人们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我们不仅能时时刻刻都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也能同时对家人的付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高职生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必然能够尊敬长辈、赡养老人、互敬互爱、互相关心,促进家庭的和谐。

2.3 通过感恩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与人的和谐。感恩教育在使高职生实现自我和谐、家庭和谐的基础上,进而做到关爱社会其他成员,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高职生们在接受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尊重劳动、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等优良传统、,并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健康的社会氛围。

3高职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现在高职生感恩之心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高职生即将面对的是社会,因此,怎样才能让高职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步入社会、用一份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笔者认为高职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3.1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高职学生识恩、知恩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贫困生父母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他们承担着生活的重担,默默的付出供子女上大学。感恩教育就要抓住这个很好的切入点。第二,要积极向学生宣讲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政策。很多学生虽受资助,但对国家资助政策认识不多,很难产生感激之情。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让学生了解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制定的缘由,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资助是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受的资助不是理所当然应享有的。第三,要挖掘学生身边和社会的感恩案例,利用榜样的力量。高职贫困生中大部分同学是懂得感恩的,很多人虽贫困但自强,他们通过勤工助学和自己的辛苦劳动,减轻家里负担,甚至还帮助其它有困难的人,陕铁院通过每年定期举行的青春榜样评选活动,对这些同学学加以表彰,树立榜样。

3.2 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培养高职学生的感恩情感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导向、熏陶、激励、辐射的功能。开展感恩教育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其间,也浸润其间。采取营造感恩校园环境的多种活动形式,如举办感恩电影展、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等,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社团、网络、宣传栏等校园载体,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广发宣传感恩的意义和重要性,树立感恩的典型,让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感恩的氛围,并从这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3.3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才能为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接找到突破口,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产生情感体验,转化为他们的内在品质。高等院校开展感恩教育要通过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升华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培养高职生的感恩意识是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和审视高职生的感恩观,反思现代教育中感恩教育的不足,努力探讨和研究感恩教育开展的目标、内容、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感恩教育在高职院校早日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斯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97-99.

[2]王升臻.感恩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载体[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8,(1):130-131.

[3]萧加芳.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4]周永煌.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湖北广博电视大学学报,2009,(7):52.

上一篇:高炉鼓风机节能技术应用及前景分析 下一篇:财税法规对视同销售行为规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