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2-20 05:20:45

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61-01

高考,是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化学课的命题注重测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仔细研究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非常注重学生化学学科思维及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解决能力。而高中化学知识点多,难度大,就知识点来说,普天之下的老师都会讲到,但是与知识有关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克服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就得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再依赖老师,自己钻研,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情,势必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下面就本人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注意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想必老师都不会陌生,以前常考电子的转移数目、体积的变化等,但最近几年的考题却另辟蹊径,注重能力的考查,其中一类计算从最初的单一气体(H2或CO)设计为两者的混合气体到最近出现的烃的衍生物的燃烧问题。讲解此类问题需要老师的逐步引导并总结。

如: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与足量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测其反应后固体质量仍为a g,下列物质中满足上述结论的是( )

A. H2 B. C2H6O C. C6H12O6 D. C12H22O11 E .CO

老师在讲解时做如下分析: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O2=2CO2①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②,

将两式相加的 Na2O2 + CO =Na2CO3(注意该反应实际不发生)

以及2H2+O2=2H2O①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②

相加的Na2O2 +H2=2NaOH (注意该反应实际不发生)

在上述两个反应中,对于Na2O2而言,就相当于直接把H2或CO直接吸收了,故Na2O2固体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参加反应”的CO或H2的质量。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将CO或H2的燃烧产物CO2或H2O通过足量的Na2O2,可以看成是由CO或H2直接与Na2O2反应,所以Na2O2固体质量的增加量就是“参加反应”的CO或H2的质量。

2、凡是分子组成符合(CO)n(H2)m形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a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Na2O2固体增重必为a g。

3、中学阶段常见的符合这一关系的物质有:(1)无机物:H2、CO及H2和CO的混合气体;(2)有机物:CH3OH、HCHO、CH3COOH、HCOOCH3、CH3CH(OH)COOH(乳酸)、C6H12O6(葡萄糖)等。

这样有分析过程有结论便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对知识的理解,也便于记忆,对今后的学有帮助。

二、训练多种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大多数学生都有想学想思的积极性,但如何去“思”?要给学生一条正确的认知路线,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探求答案的方向。而常用的思维方法为三种:第一种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思维方法;第二种是由点到面、由中心到网络的发散性思维;第三种是由面到点,由多方位到一终点的聚合思维。

1、层层推进的思维方法:从一个疑点开始,寻找其答案,接着又以其答案为疑点,再寻找答案。如此环环设疑,层层解决,步步深入,最终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此类思想在解答有机合成题目的时候,老师应多做指导,培养其学生的思维能力。

2、发散性思维方法: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可能朝多种方向扩散,并找出更多信息,使思考者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从而从中找出符合题意的最佳答案。高考的工艺流程试题、综合实验题运用该思维时间较多,老师复习实验时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多想,找出多种可能性,然后从中去筛选出答案并指出其他选项的不合理性。这样逐步的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

3、聚合思维方法: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比如在学习混合金属与酸先反应再与碱反应后固体增重的问题,例如向18.4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NO2、NO混合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30.3 g沉淀。另取等质量的合金,使其与一定量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则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A.7.84L B.6.72L C.4.48L D.无法计算

本题看起来设计很多内容,反应方程式,但仔细想想,就是单一的一个电子转移的问题

即n(e-)=n(OH-)=(30.3-18.4)/17=0.7mol, 1molCl2得2mole- 故有n(Cl2)=1/2n(e-)=0.35mol

V=0.35×22.4=7.84.

三、多进行实验教学,活跃学生思维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进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讲铝三角的时候,要想学生得出图像而且图像之间不易混淆在讲课时就一步一步的实验,一步一步的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然后按滴加顺序,反应离子方程式、图像整理,内容就好理解了,便于掌握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不仅在讲课中运用,在课后练习、编写试题中也可运用,如老师可多出一些一题多解和实践性、现实性较强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巩固。

总之,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多,涉有面广,跨度大,现实性强。通过课堂教学对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可训练学生从点、线、面来贯串知识,形成知识的系统性,拓宽学生化学思维,提高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开放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创新 下一篇:小学英语“五步自主学习法”之升华环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