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进生家庭教育缺乏调查

时间:2022-02-20 01:41:23

高校后进生家庭教育缺乏调查

一、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在高校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考的连年扩招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侵袭,使本已低迷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再陷危机,社会需要高校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全方位发展性人才。但步入大学后,家长或忙于工作,或轻信子女的自我约束能力,或交给高校全权委托,造成对子女的约束过度宽松,但随着不同孩子各自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同,在加之以成年人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模式,在学习方面,出现学生迷恋网络,成绩急速下降,迫不得已“降级试读”,在心理方面,逐步形成学习和心理上的疾患,衍化成自制能力差、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在行为上,出现拉帮结派、惹是生非,动辄打架斗殴等现象,这些现状单凭高校教育的力量如杯水车薪。由于经济制约和情感因素,孩子往往不愿意让家长了解其在高校的不当表现,归其原因:一是怕家长处罚,二是怕家长伤心,可见父母介入高校教育管理是尤为重要的。

二、高校后进生家长责任意识不强的具体成因

(一)自理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父母生活依赖感强随着高校生源的连年扩招,相当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把孩子送入高校的“大熔炉”里集中锻造,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应顺理成章由学校委托培养,对孩子高校生活却不管不问或者盲然处之,造成孩子对父母长期依赖,对独立生活无所适从。对新兴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逐步表现出意志薄弱,懒惰贪玩,且习惯于照搬照套,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缺乏自理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状态。

(二)自控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无兴趣有些家长因为子女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管理过严,强行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专业,为了弥补孩子初衷改变的“愧疚”对孩子的要求逐步降低,除满足孩子一切物质支出外,其余一概不予过问。该种学生思想活跃,但组织纪律差;有创新意识,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目标统一而单调,因此对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反将希望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投身于诱惑颇多的消费群体弥补心灵空虚。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婚姻观缺失,造成学生对家庭教育排斥学生不愿意受到现有家庭教育具体原因有三: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有独立处理生活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摆脱家庭的束缚片面地认为是民主、自由和独立的体现;二是,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身与孩子沟通,处于代沟多和叛逆期的学生就把与家长的话看做是老生常谈,故作姿态的说教,甚至认为家长压制自己的个性,期盼摆脱父母的限制。三是,个别家庭由于父母夫妻双方关系不和谐,使孩子缺乏集体环境的关爱,对家庭环境表示厌恶,产生怀疑甚至反叛。因此,家庭教育的背景、和谐因素、文化氛围、文明程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方式手段缺失,导致学生对统一活动排斥还有比例占到班级总人数三分之一的农村或者城镇普通工人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过大,一方面,自身生活无法维持,无法顾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另一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针对学习的情况只会说“好好学习”之类的浅显语言,对孩子人生观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产生落差,形成自卑或是叛逆心理。该种孩子往往性格脆弱,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易对他人或者自己不满。容易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从而心理失衡,破罐子破摔;另一类叛逆的学生疑惧性和对立性情绪双重并行,他们个性张扬、喜欢挑战权威,不愿意循规蹈矩,

三、弥补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合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的主要是辅导员为体的管理模式,而诸多高校由于管理师资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的带班比例都在1:300左右,因此,仅凭辅导员的力量就显得孤掌难鸣,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介入学生在校的监督和管理,当学生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学生家长只会感到突然和意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相反,得到家长的配合和辅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证明,大多数家长态度和蔼,通情达理,力求配合;但个别家长听任放纵,表示对孩子约束不了;有的家长称因工作忙转而委托学校,针对这种种情况,只有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和互相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问题方能尽快实现。

(二)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强化家庭的育人功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良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知识基础、交际环境和遗传因素存在多种差异,因此在人生价值取向、学生动力、接受能力和自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各体特性。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充分调动家长介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培养兴趣,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是最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的,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子莫若母”,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顺利成才的目的,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教师反映子女的个人情况,双项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改进方案,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于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寻求后进生思想教育转化的最佳效果。

(三)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不同生源,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普遍存在着相对封闭等客观原因制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小到大,长时间积累的系统性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融合、家庭氛围、言传身教的长期过程,已经形成了互为习惯的教育磨合方式。学生无论在经济上、精神上、生活上、学习上,都要依赖于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家庭教育就成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家长就成为孩子的“启蒙教师”,这种教育威望性潜移默化的移植到学生的脑海中,并伴随学生的成长历程整个过程中,它具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特点和功能。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配合学校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家庭的独特权威,才能充分扶助子女健康成长人生坐标,返回预定航向。

(四)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建立高校和家庭法律预警意识,树立良好的法制道德观念近几年来,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普及和强化,高校和普通家庭也逐步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目前的高校诚信教育中,很多高校通过学校与学生签订考试诚信协议书,召开考前杜绝作弊的动员大会,召开班级良性考风教育警示宣传来防止考生作弊,个别学生为了攀比学习成绩和择业需要临考投机,铤而走险,导致受到重大处分,这令学生家长在感到意外之余,已无力学生受到处分甚至开除学籍的事实,因此建立“校家合作”的预警意识,不单要靠高校对学生违纪教育的动员、宣传、惩治,更要促进家庭、学校、学生三者诚信沟通的桥梁、吸收家长到高校教育的管理中来,完成打造合格人才的目的。

上一篇:环境人权中司法保障反思 下一篇:旅游电子商务运作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