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雕琢可成器

时间:2022-02-19 08:57:22

文章不厌百回改,璞玉雕琢可成器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习作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但在教学过程中,一提到习作,脑海中马上想到学生中流传的一句口头禅,“习作、习作,见到头疼”,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学生怕写习作,老师怕改习作”,这已是现实语文教学中不争的事实。习作评改的重要性一直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忽视,传统的评改方式对教师来说又负担过重,如何将教师从繁重低效的习作批改中解放出来,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并想解决的一大难题。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古今中外的无数事例都证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个道理。如何调动学生评改的兴趣,提高评改能力,养成评改习惯等,教学中,笔者在习作评改环节加以了尝试,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 兴趣——“评改”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激发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至关重要的 。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变教师改为学生改。把班级学生按好中差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评改活动中,进行竞争。例如:每次习作评改,我规定:全班十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可以评优。评优的小组,每个成员加颗星。其他小组,评改认真的同学也加可以加颗星。如果连续得三颗星的,平时习作成绩在原有基础上,上一个等第;连续五颗星的,最后习作等第优秀加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对于班级修改好的习作和评改人,在习作讲评课上进行及时的点评,不仅能让评改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而且还能为其他同学如何评改习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近似,所以评改语言能够让大家达成共识,得到认可。一篇文章,可以不止一个读者修改。二楼对一楼的楼主可以进行点评,再提出自己的建议;三楼或四楼的楼主,可以继续发表自己的建议。最后,作者综合评改人的意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对于成型的优秀习作,发表在班级的优秀习作集上。一学期,如果能在班级优秀习作集上发表三篇文章,最后,期末语文成绩可以评定为优秀等第。发表五篇文章,学期结束不仅语文综合优秀,另外,将颁发班级“小作家”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一学期坚持下来,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在平时的评改活动中,读读、评评、改改,对他们的促进较大,有利于他们习作评改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将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他们修改习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小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并从修改习作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让他们真正明白好习作是改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习作的修改水平。

二、 方法——“评改”的钥匙

教学中,要想让小组评改习作达到自动化运转,那可不是一朝一日的功夫。刚开始,要手把手地教,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修改,而“念”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一篇文章,一字一句地读起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让学生学会“推敲”,指导学生炼字、炼词、炼句。学会从整篇文章考虑,如何选材和谋篇布局。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什么”,“怎样改”,学生比较茫然。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教师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修改技能,从而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全员互动,小组评价法” 。

四五人为一组,每组选一位组长。每个同学发一本习作,具体操作如下:(1) 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修改标点符号。(2) 画。以沙里淘金的精神掏出文中的美词美句,并用波浪线画出。(3) 评。写评语,弃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4) 传。习作批改完成后,习作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由两位组长共同把关,选出两篇佳作。(5) 荐。即推荐佳作。每组推荐出两篇优秀习作,由组长先说推荐理由,然后朗读原作。这五步完成后,教师把组上推荐出的优秀习作进行确认、整理、指导,特别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在大家评议的基础上,选出较好的习作和有进步的习作,出版班级小报,并将佳作在教室板报上张贴,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每个同学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共同体验。

三、 实践——“评改”的磨练

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真正掌握习作修改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光有方法指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习作实践过程中进行操作,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做个有心人,不仅要上好习作的讲评课,还要引导学生重视讲评后的再次修改。只有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加强训练,学生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

1. 实践出真知

经过示范修改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修改该次习作的依据和要领;紧接着,学生根据老师在习作本上的修改提示修改习作。在实践修改这一环节中,可以采取先自改后互改或小组改的方式,互改或小组改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分层组队,鼓励修改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本着改通、符合修改依据的准则大胆放手修改。要提高修改的效果,修改的时候要对作品边读边改,自改互改要有充裕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

2. 讲评后再改

习作经过同学们自改互改,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生在自改互改过程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修改。对于学生的实践劳动,老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评价,对于那些修改得比较好,学习态度比较好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 评价——“评改”的激励

“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以往讲评课主角常常是优等生,中下等生往往难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而每一名学生又都有进步的愿望,都有被人欣赏,被人肯定的愿望,都有主动发展的潜能,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发挥潜能、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因此,在习作讲评中,我致力于搭建一个展示交流活动的平台,让每名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一方面,我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把讲台让给学生,尤其是提供给中下等生,让他们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地方,可以是一个优美的句子,可以是一个精彩的片断,甚至可以是一个好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绘声绘色地说一说,让学生在交流评改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感受,揣摩品味,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这样做,能够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使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另一方面,我又通过开辟文学报、手抄习作集、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形式,把学生好的或进步大的习作加以刊登或张贴,尽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欢愉。

五、 习惯——“评改”的坚持

学生只有养成了作后修改的习惯,习作水平的提高才有保证。对于学生的每一篇习作和日记,笔者都要求有修改的痕迹。一、 从日记做起,每一篇日记必须要有自改的痕迹,也许不是非常完美,但只要做到文通句顺就行,贵在坚持。 二、 从每一篇习作做起,不仅要自改,而且要坚持互改,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对于学生自改和互改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点评,这一点非常关键。学生非常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及时评价,应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点滴进步。这对他们的习惯养成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凡事“贵在坚持”,学生坚持得如何,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了,学生一定会坚持。只要我们师生长期共同坚持“文章不厌百回改”这一理念,我们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有所“突破”。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

上一篇:成长必修课:学会承受羞辱 下一篇:战斗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