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异化之探析

时间:2022-02-19 09:02:42

学习异化之探析

摘要:信息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知识的激增与速衰,对知识和信息良好的敏感性和发达的加工处理能力是现代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怎样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得以简化、统整和完善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需求,是学习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习者在对知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却出现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学习实践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异化。此研究从现象到本质对这些异化进行剖析解读,试图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期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信息时代;学习异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3-0112-03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创造和积累都在加速度地使用和发展,特别是计算机信息网络使得知识信息创造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新的知识创新的成果产业化过程也大大加快,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知识的激增与速衰。对知识和信息良好的敏感性和发达的加工处理能力是现代学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怎样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得以简化、统整和完善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需求,是学习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学习者学会学习,深刻认识到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结果、学习的价值观。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习者在对知识和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矛盾与冲突,继而引发了学习实践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一种可以称之为异化的学习现象,逐步突显。本研究拟就学习本质、学习目的、学习结果、学习价值观等层面对当前学习中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解读,以期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

一、学习本质的异化

很多心理学家都从人的角度来探讨学习的本质,如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从桑代克的“联结说”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随后发展到加涅的层级学习条件观,再到布鲁诺的“发现教学论”,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论”,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从“泰勒主义”的“技术理性”指导下等待加工的产品——客体角色到“解放理性”指导下具有反思批判精神创生建构意义——主体角色的转变,从而学习者的学习也由过去的被动、他律、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变为主动、自律、自主、合作、探究、发现。学习的本质也就成为了主动、自觉、自主、能动、反思、批判、探究、发现、创新型的实践活动。这恰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学习本质的看法相吻合,学习即人的意识觉醒或觉悟,也即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如在《说文解字》云:“学,觉悟也。”由此推断,学的本义是觉悟,若不觉悟,相当于没学,更有甚者,还会起相反作用。习的本义见于《卜辞通纂考释》“此字(甲文)分明从羽,从日,盖谓禽鸟于晴日学飞”,意指鸟儿不断尝试、学习飞翔,引申为尝试新知或新的行为。但现在的学习现状大部分异化为“填鸭式”被动的、机械的、无意义的接受型学习,而非学习者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现型学习。即使有老师为了实现学习的本质,开展一些热闹繁荣的课堂活动去培养学习者的参与、探究、创新意识,但这些活动只停留在表面,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成为“牧羊式”的放任自流,学习者根本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严重的与学习活动的本质相背离,异化了学习是通过教师指引学习者知识创生的过程,不能实现教学相长,意义的共同建构。

二、学习目的的异化

学习的目的包括“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前者是杜威的观点,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杜威认为,学习一定是直面生活中让人烦恼的“疑难情景”,经过反思把“疑难情景”变为“问题情境”,提出并明晰有可能解决此问题的假设,最后经过实践或行动验证假设,以最终将令人模糊的生活情境转变为暂时确定的生活情境。这就是一种探究学习观和反省思维观,是由反思和行动融为一体的问题解决过程。海德格尔曾在1952年著名的演讲《什么召唤思?》中说:“什么叫学习?当人们着手他所从事的每一件事情,以便使自己与从本质上向他吐露的东西相一致时,那么人们是在学习。”这意味着人在体验中与从事的事物融为一体——在事物中生存。生存学习观”认为,不论知识,还是技能,其核心本质是关心与兴趣。表面看来,知识是一套等待传递的基本原理,技能是一套等待训练的操作程序,但实质上对知识和技能的关心、呵护、体验、兴趣才是最根本的。而被异化了的功利主义的学习观则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高分,为了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根本不重视学习的内在价值。由此出现了“高考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办学者不顾自身开设新专业的条件,求学者不顾自身的兴趣能力爱好,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结果培养的人才并不过硬,毕业既面临失业,造成“教育过度”。由于这种功利目的很明显,考上之后探究学术的兴趣不大,甚至学习也可有可无,反而养成了懒惰、蒙混过关的不良习气,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思维力和实际操作力。如果这些学习者连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不具备,怎么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学会生存,学会适应?更谈不上挑起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重担去为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一些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旦在学习科研中遇到难题,不是知难而上、积极进取,而是逃避、悲观、失望。以上现象显然与大、中、小学缺失学习目的的教育有关,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习目的的教育,没有教会学习者学会思维、学会生存。

三、学习结果的异化

加涅认为要让学生获得各类学习结果,如知识(加涅称之为“言语信息”)、能力(加涅称之为“智慧技能”)、技能(加涅称之为“动作技能”)、创造性(加涅称之为“问题解决”)、学会如何学习(加涅称之为“认知策略”)以及态度和品德。人之所以会随学习成长为一个聪慧且能掌握复杂技能的人,主要是通过学习在认知中获得图式和程序性知识,从而获得以上几大学习结果。但在实践中,我们的学生没有完全获得以上学习结果,或者说只获得了一小部分,甚至是发生了异化。如对言语信息这一学习结果的获得:在中国,英语作为外语,从中学到大学学了10多年,可大多数只能读一些文学类简易读物,看不懂英文报纸,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文献也困难重重;一些到合资企业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连一般的电传、单证、信函也看不懂。而学生英语学习的时间已远远超过了在校学习本国语文的时间,结果是英语没学好,反而语文也学得不伦不类。再者,认知策略这一学习结果也发生了异化,学习者不是通过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是停留在学会的层面上,照搬国外先进的理论经验,没有创新。例如课程领域我们一直是在照搬国外的理论,而没有符合自己国情的解读,这也很好诠释了中国鲜有诺贝尔奖得主这一现实。正如英国洛克所作的生动描述:“一个人自己毫无真才实学,却填满了他人的思想和词语,可以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件事比这更可笑了。其结果肯定是徒然的,使自己的空虚欲盖弥彰,内心里面没有一点优雅的因素。”当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行为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从“学会”到“会学”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学习价值观的异化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习是在生活中、由于生活、并为了生活。这就告诉我们,学习的价值在于回归生活,早在明末清初,学以致用的思想就被提出,但时至今日,真正贯彻实施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相当一部分还是学了不能致用,尤其体现在人才市场: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乎需求的人才,供非所需。结果,要么是大学生满腹经纶,却找不到用武之地,导致社会教育资源专业分配不均——热门专业不足,冷门专业过剩;要么是就业市场中“大材小用”,造成“教育过度”,致使相当部分的硕士博士人才资源的浪费;要么是部分行业脑体倒挂,农民工的体力劳动价值高于大学生的脑力劳动价值(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当所学不能为现实的生活世界所采用时,又会对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使学习者对近10年寒窗苦读的意义与价值产生质疑,将会深刻改变学习者的学习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学习不再像《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反而成为了学习者的负担重压,恐怕这时再“减负减压”也不能激起求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只有当知识重新回归生活世界,找到其意义之源后,它才可以重新承担起提升生活世界之意义的重任,才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主动性,自觉、自主、能动地去参与,去探究,去发现,去反思,将学与思贯通一体,进行反思探究式学习。惟有如此,才可以把“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文化学习观继承发扬下去。

针对上述学习者的学习异化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如何把学习这种有意识的能动性实践活动从被动、机械、墨守成规转变成自主、探究、创造;如何让学习者认清自己的学习目的,避免急功近利,学会思维,学会生存,学会全面发展,学会贡献,学会自我实现去提升社会价值;如何避免学习结果的异化,实现真正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学习者学习的真正价值,因材施教,分流教育,使人尽其才,才为国用;如何在避免教育资源在地区、学校、专业之间分配不均、不足的同时,又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过剩。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学习者的问题,还是教育者的问题。但仅有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力资源专家、社会资源专家、政策制定者、人才市场专家以及经济学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惟有如此,才可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民主集体审议的结果达到最优化,才可能更好地贯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的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才可能肩负起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2]何玉凤.透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J].全球教育展望,2005,(4):40-43.

[3][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德]海德格尔.什么召唤思[A].孙周兴.海德格尔选集(下)[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5]宋宁娜.论学习的本质、方式及目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3):30-33.

[6]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燕良轼.学习:自我经验的投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5):80-83.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分析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