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

时间:2022-02-19 03:14:40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

摘要:高原特色农业本质上是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高原特色农业。分析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慢的原因,探讨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高原特色农业

一、高原特色农业概述

云南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尤为突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做出的加快云南农业现代化、促进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立足云南省高原特点与云南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农业发展中的地理优势、地缘优势、气候优势、水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物种资源优势、产地生态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历史性机遇下,提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有利于提升云南农业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探索云南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有利于升华云南大山精神、有利于释放健康对人们生活的红利。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保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保持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将农业用地使用权从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一种经济行为,本质上是农户对所拥有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交易。从农学角度讲,土地流转是使用权的流转,不是所有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有转包、出租(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

主要特点

(一)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截止2009年年底、2010年年底、2011年年底和2012年6月,云南转包和出租土地总面积占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66.7%、80.7%、81.1%、79.3%。数据显示,云南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

(二)土地流转服务

数据显示,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以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为主,主要限于集体内部。这种封闭性,使得土地承包权难以按市场方式自由转让,对土地的优化配置形成了障碍。

(三)土地流转的规模态势

数据显示,云南农村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50亩以上,占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的比重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规模经营的效益逐渐显现。

四、高原特色农业与土地流转的相互促进

土地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高原特色农业的本质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最凸显的特点就是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高原特色农业要求农业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优化配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各地探索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指明了政策方向。《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中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大量农民转移进城,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空间。一方面,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可以促进规模经营与土地流转。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现代农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随着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步伐不断推进,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粗放型经营模式的劣势日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就没有高原特色农业。因此,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不仅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目前深化云南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速度慢,制约着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分析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慢的原因,探讨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农村土地流转慢的

原因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农村共流转承包地2.7亿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21.5%;而同期云南农村流转承包地面积只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10%左右。云南农村土地流转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要想使农民富裕, 就必须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转移的目的是增加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既能够增加从农业转移出来劳动力的收入,又可以增加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 提高农业效益。由于云南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加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力度不够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兼业农户季节性转移比较普遍。因此,将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中,抑制了土地流转,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

(二)流转流程不规范

流转信息不畅、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力度小等土地流转不规范情况的存在,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成效。许多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随意性和不稳定性明显,流转期限很短(一般为1-3年),多数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的合同或协议。在有限的合约中也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如流转违约责任、权利义务界定不明,无乡村鉴证备案,还有的甚至改变土地用途。另外,农民自发的转让,往往是插花田,东一块,西一块,不利于规模经营。

(三)龙头企业发展力度不够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通过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培植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项目整合农村资源,把产业链条延伸到土地,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云南省龙头企业发展力度不够,因此在引领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方面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下一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