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时间:2022-02-18 04:27:06

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摘要: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对象应以向日葵螟和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为重点,兼顾区域性发生的锈病、田间常规除草。文章对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总结几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32-2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建立小麦、玉米为主的轮作制度。长期大面积单一种植向日葵导致土传病害菌核病、黄萎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葵螟成为主要虫害。这三种病虫害防治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轮作、调整播期、清洁田园等农业措施。采用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实行向日葵与小麦、玉米等套种,进行丈带轮作,从根本上防治菌核病、黄萎病。

一、播前种子处理

在精选种子的基础上,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防治菌核病、黄萎病。一般用可用50%菌核净,50%速克灵、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3-5%拌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浸种4小时,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黄萎病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防治

对向日葵菌核病采取“以净化田间菌源量为基础,以调节生态环境为主,以化学保护为辅”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1)轮作。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不能进行区域轮作的地区提倡麦葵间作,进行丈带轮作。

(2)选用短日期杂交种。可选用的向日葵杂交种有RH118、RH3148、H658、ZX6009、DK119等。

(3)适时晚播。短日期品种最佳播种时间在5月25日―5月30日。小麦套种晚播葵花,葵花在6月1日后播种。

(4)地膜覆盖、变等行为大小行种植。早熟杂交花葵大行2.4尺(80cm)、小行1.2尺(40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770株左右;晚熟常规种大行3尺(100 cm),小行2尺(67cm),株距1.2尺(40cm), 亩留苗掌握在2000株左右。

(5)合理施肥,培育壮苗。秋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带种肥磷二铵10公斤/亩;氯化钾或硫酸钾8公斤/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5公斤/亩。忌偏施氮肥,忌施生肥。

(6)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体。在向日葵生长期,发现茎基腐病株立即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发现盘腐病株将花盘割掉带出田间深埋,要求挖土方1尺见方(33×33cm)深度50cm,减少病植株之间再传染的机会。

(7)搞好田园卫生。收获后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8)当年向日葵收获要及时深翻。用大型机械进行深翻,深度要求20公分以上。

(9)收获后农民出售前、企业加工之前要严格进行清选,清选出的残渣要集中深埋。

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第一、物理处理。常规种子首先用筛子筛除混杂于瘦果间的菌核,但有时筛的不是很彻底,大粒菌核不易筛得掉,筛后的种子还要用水浸泡,使种子与菌核分开,种子放到35-50℃水中,每100公斤种子用200公斤水,搅拌15分钟,菌核吸水不沉,种子浮于水面,涝出上层种子晒干备用。种子内带菌可采用58-60℃温汤侵种10-20分钟灭菌。第二、化学处理。可用50%菌核净,50%速克灵、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3-5%拌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浸种4小时,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以上药剂中以速克灵为最优,防效最好,但该药剂较昂贵,成本较高,农户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使用,出于节能增效考虑,生产上建议用50%多菌灵可湿性药粉剂500倍液浸种4小时的方法。黄萎病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

(2)土壤处理。第一、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均匀撒入播种沟内。第二、腐霉利拌土处理:按20-40斤细土/斤腐霉利粉剂拌土施(播前用菌土垫底,播入种子后在覆菌土。

(3)田间灌防。发病初期用速克灵或菌核净每喷雾器兑药30克,逐株灌根防治,每株1-2两药液,每隔7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黄萎病用12.5%治萎灵灌根。

(4)药剂喷雾。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菌核净600-800倍液,重点保护花盘背面,防治烂盘型的菌核病。

(二)向日葵螟防治技术

坚持以农业、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减轻危害,减少损失。

1.秋季深翻土地。翻地选用大型机械,耕翻深度20厘米以上。

2.清理虫源。秋季和春季对葵花收购加工点产生的废料要及时采取碾压、粉碎、焚烧等措施,杀死其中的越冬幼虫。

3.调整播种时间躲避向日葵螟危害。短日期的杂交向日葵品种,通过适期播种,一般安排在5月下旬至6月初种植,能够避开向日葵螟成虫产卵高峰期,使向日葵基本避免向日葵螟幼虫危害。最佳播种时间:5月23日-6月5日。长日期的常规品种必须采取其它防治措施。

4.诱杀。在向日葵开花前,开始用光控式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光控式频振式杀虫灯每50亩挂置一个,性引诱剂诱捕器每亩放置1-2个。性引诱剂诱芯每40天更换一次。水盆诱捕器制作方法:选择直径30厘米以上塑料盆,将一枚性诱剂诱芯固定在一根(8号)细铁丝上,然后将细铁丝横穿或缠绕在盆沿上,将诱芯置于盆中央,用三个树枝做成三角支架,将盆放在支架上,盆内加入清水,水面的高度距离诱芯1-2厘米,不可浸入水中,水中加少许洗衣粉,每隔3天加水一次。水盆的高度应高于葵花顶端10-20厘米。大面积集中种植的向日葵用性引诱剂诱杀葵螟成虫,应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防治。

5.种植抗螟品种。刮开向日葵种子表皮,木质种壳部呈黑色的品种较抗虫。

6.地面封杀。在上年度葵螟发生严重的地块,在越冬虫羽化出土高峰前(6月20日左右),于土面上均匀喷洒杀虫剂。

7.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

(1)放蜂时间和放蜂量。一是利用测报灯、杀虫灯、性引诱剂诱蛾法确定放蜂时间。即当灯下蛾量或诱捕器内诱到虫量连续几天出现高蜂值时,即确定为葵螟高蜂期。当出现蛾量高峰值时即放第一遍蜂,以后每隔3-4天放第二次蜂和第三次蜂。每次放蜂量为2.4万头/亩左右,共放8万头。二是用赤眼蜂将葵花开花期三次覆盖的方法放蜂。当向日葵开花量达20%时,放第一次蜂,2.4万头/亩;开花量达50%时,放第二次蜂,3.2万头/亩;开花量 80%时,放第三次蜂,2.4万头/亩。

(2)放蜂方法。用曲别针或牙签将蜂卡或蜂袋别在靠近向日葵花盘附近的叶片背面的主脉上,保持通风遮荫不被雨淋即可。

8.生物杀虫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杆菌(Bt)防治葵螟幼虫。50%的向日葵开花后,白僵菌菌粉用滑石粉稀释成粉尘剂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洒,施菌量每亩5.0万亿孢子;每亩用(8000国际单位/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用滑石粉稀释成粉尘剂,用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洒。

9.杀死茼蒿上的葵螟幼虫。茼蒿和野生向日葵等杂草与葵花同科,花期早于葵花,葵螟危害早于葵花,如果葵花地附近有茼蒿和野生向日葵等杂草且发现葵螟幼虫,用杀虫剂喷雾杀死。否则会成为虫源地。

10.化学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选无风或微风的夜晚,于21时至23时期间,在上风头每60米长为一单位,用烟雾发生机用敌敌畏、氯氰菊酯等喷烟雾1-2次杀死成虫。

化学防治葵螟不但容易杀死蜜蜂,而且农药气味导致蜜蜂不授粉,所以一般不提倡用化学农药防治葵螟。

(三)向日葵锈病防治

对向日葵锈病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杂交品种,如DK119、3708、3148、G101、澳S33等。

(2)生育期长易感病的品种与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交叉或间隔种植。如星火花葵、黑大片等与3708、DK119等交叉种植。

(3)降低越冬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落叶和根茬,秋季深翻地将遗留的病残体等翻入地下,深埋土中;同时清扫拉运途中散落的病残体;秸杆、花盘、碎杂物要集中存放。

(4)加强栽培管理。施好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期还可喷磷酸二氢钾等叶肥,要勤中耕除草,注意雨后排水。

2.化学防治。

(1)抓住防治适期。向日葵锈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靠气流传播。降雨、田间湿度大是流行的主要原因,连续降雨,或叶片上出现夏孢子堆,要及时保护性防治。

(2)药剂拌种。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干拌50kg种子。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农药进行喷雾,重复要交替使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萎锈灵乳剂400-6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硫悬浮剂300倍液。15%三唑酮烟剂750-900克/亩熏蒸。第一遍喷后,隔10-15天再喷一遍,若病势仍然发展应喷第三遍。

(4)化学防治器械。向日葵锈病发生期,茎秆高,叶片密集,采用手提式烟雾发生机,可以在较远的地点使药剂达到防治区域。如朔日牌手提式烟雾机加乳油类农药防治。

作者简介:黄志强(1968-),男,重庆人,就职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向日葵病虫害防治;赵利(1981-),女,内蒙古人,就职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向日葵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当今农业地质调查内容和方法 下一篇:十四点负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