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时间:2022-02-17 11:20:23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绝对没有办法通过短、平、快来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我们仍处在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内,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这里面存在着的更新师生语文教与学观念的大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即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且,语文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能力又不单纯是语言文字能力,阅读文章要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写文章则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语文能力的高下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原因。

二、还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本色

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可以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理应具有“语文味”。细思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究竟该如何体现?归根结底,还是应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从而不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增强能力、提高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我们的教育者要怎样培养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新世纪建设者?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以为:做人是基础,是第一位的,人通过做事来体现价值,因此,当前的基础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列为重中之重。

1.社会需要人文素质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优劣决定于教育。作为基础的、核心的语文教育,应着重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培养,以适应世界上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

2.中学阶段需要人文素质的滋养

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又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合点。语文教学因其学科特点,具有“载首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在塑造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贯穿始终,对学生影响程度可想而知。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3.人文素质的价值因素

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都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既是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蕴含现代文化的精华。人文素质就来自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只侧重于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点,下面就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做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探索——创新。再现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创新的。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尤其

如此。

2.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方面,语文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不少课文,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十分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培养想象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作文教学。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这有其可取的一面,然而也会对学生形成束缚,尤其是写前指导和写中指导对学生的束缚更大,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很少进行这样的指导,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在题材方面,也有偏重,多写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文章。

综上所述,只有认清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趋势,教师才能走进新课程,才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王兴镇初级中学)

上一篇:论构建有效高中生物课堂的有益探索 下一篇: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