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2-17 10:42:34

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12―2013年入住该院ICU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组(A组),持续气囊上吸引组(B组)和不行气囊上吸引及密闭式吸痰组(C组),观察各组疗效。结果 A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较B、C 2组明显缩短;在VAP的患病率及28 d病死率方面A组与B、C 2组比较明显降低;在VAP的发病时间方面比B、C 2组的时间要长,明显延长或缓解了VAP的发生;在引流量上较B、C 2组明显增多,减少了致病菌感染的机会。结论 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关键词] 持续气囊上吸引;密闭式吸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35-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所发生的肺实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较为棘手的问题。该院每年因为呼吸衰竭而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有180~200例左右,以前全部病人使用旧式气管插管套管,没有吸引功能,不能引流气囊上滞留物;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法是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较难避免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污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病人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延长,增加抗生素使用,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目前国内外不少研究报告认为气囊上滞留物是引起VAP的原因之一,认为引流气囊上滞留物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吸痰方法是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较难避免操作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污染,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而密闭式吸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探讨分析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该组研究选择2012―2013年患者180例通过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有效的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减少呼吸机使用,降低住院费用,临床效果较好,现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该院ICU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机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组(A组),持续气囊上吸引组(B组)和不行气囊上吸引及密闭式吸痰组(C组),每组60例患者。A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38~81岁,平均46岁。B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32~81岁,平均47岁。C组,男55例,女5例,年龄35~80岁,平均46岁。基础疾病包括重症肺炎40例,心肺复苏术后35例,外科手术后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36例,心力衰竭7例,药物中毒2例。

1.2 方法

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原发病。均应用一次性呼吸管路,7 d更换1次,根据需要随时吸痰。

A组:给予持续气囊上吸引并在呼吸机管路上连接密闭式吸痰管,该吸痰管连接在患者气管插管和呼吸机Y型管之间,吸痰管前端在靠近气管导管口处有舌形单向活瓣和气道湿化接头,尾端吸引控制阀,与负压吸引相连,形成密闭系统。吸痰时不需要脱开呼吸机停止机械通气,吸痰时采用气囊最小闭合技术调整气囊压力,使气囊和气道完全封闭,防止冲洗液流入肺内,然后操作者将吸痰管送入气道进行吸痰,开通负压开关,协作者自可冲洗气管导管冲洗腔注入冲洗液,首先冲洗气囊上滞留物,与此同时操作者加负压将冲洗液吸出,这样反复逆向冲洗直到吸引液澄清为止,每次吸痰后通过吸痰管上的冲洗管将吸痰管冲洗干净,抽回吸痰管,分离吸引管,后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气囊压力。

B组:给予持续气囊上吸引,吸痰时脱开呼吸机,按无菌步骤操作,将吸痰管轻轻插入呼吸道,按负压器开关进行吸痰。吸痰完毕后,连接呼吸机,弃去一次性吸痰管。

C组:给予常规治疗,不行气囊上吸引及密闭式吸痰,根据需要随时吸痰。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机械通气天数、气囊上及口腔引流量、VAP的患病率及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

1.4 VAP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胸科医师学会2005年制定的VAP诊断标准[3]。在机械通气使用48 h后胸部X线出现新的或者进行性变化的肺浸润影,同时有下列条件之一者:白细胞>10×109/L,体温在37.5 ℃以上,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病原菌或者新的病原菌。对入选病例每3 d检查胸片、白细胞、留取痰液及气囊上滞留物标本送细菌培养,每天记录体温变化,观察VAP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3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A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较B、C 2组明显缩短;在VAP的患病率及28 d病死率方面A组与B、C 2组比较明显降低;在VAP的发病时间方面比B、C 2组的时间要长,明显延长或缓解了VAP的发生;在引流量上较B、C 2组明显增多,减少了致病菌感染的机会。

3 结论

VAP会延长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因此预防VAP的发生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预防VAP至关重要。因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破坏宿主上呼吸道防御系统,同时削弱呼吸道纤毛清除系统功能以及咳嗽机制,容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此外患者咽部分泌物往往积聚在声门与气囊之间,伴随着患者呼吸,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以及变动、气道管径改变等原因,分泌物从气囊的边缘流入下呼吸道,而且气囊上分泌物积聚,使细菌易于生长。另外,声门与气囊之间间隙由于气囊压迫,血液供应较差,分泌物中抗生素浓度相对较低,有利于细菌繁殖,因此,有效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的清理鼻腔分泌物能力下降,在临床护理中,患者气囊上滞留物和鼻咽腔分泌物多较黏稠,单纯吸引很难吸出。该组研究应用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因为其操作完全是在密闭式条件下进行的,避免了开放式吸痰操作不慎引发的污染,吸痰时不直接接触吸痰管,进行操作时可避免患者痰液喷出污染医护人员的面部、手、衣服和床单。特别是对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研究表明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VAP患病率及病死率,可以明显延长或缓解了VAP的发生,减少了致病菌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持续气囊上吸引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减少抗生素使用,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病人住院天数,降低病人住院费用。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的新型吸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Tho racic Society, Infect ious D 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 acquired,vent ilato rassociated,and healthcare associated pneumonia[J].Am JResp ir Crit Care Med,2005,171 (4) :388-416.

[2] 何权瀛.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6):326-32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4):201.

(收稿日期:2013-01-15)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常见因素分析 下一篇: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