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瘦身,还语文本真

时间:2022-02-17 02:08:38

为课堂瘦身,还语文本真

一度,在语文教学中独自摸索,甚至陷入迷惘中,很久以来,一直不明白――语文课该怎么上?上些什么?面对一篇文章,我们该以此为媒介传达给学生什么信息?

有幸听了毛洪淇老师一堂《苏州园林》,感触良多。毛老师的这堂课,授课思路与传统的模式大相径庭。关于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丝毫没有涉及,整堂课围绕一个“美”字晕染开,仅仅抓住文章中的语言,从表达方式角度进行赏析,通过赏析美的语言、想象美的图画、感受美的氛围来提升鉴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这堂课将枯燥的议论文进行了华丽变身,学生的接受效果也是惊人的。有时,我们为课堂瘦瘦身,其实在无形中也给孩子的思维进行了减负,还原了语文的本真。语文本来就是语言文学,我们本就该读懂语文的原始概念,从原始概念出发,为教学目标瘦身、为教学内容瘦身、为教学环节瘦身。

一、为教学目标瘦身是为语文课堂瘦身的重心

一堂课的框架是由教学目标构建的,好的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导向标,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正确引导课堂走向的作用。而今,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在目标的设计上,进入了一个误区。在浮夸的教学目标中恨不得将所有跟课文关联的东西都容纳进去,于是出现了一系列浮华的目标样式,譬如万能胶式、假大空式、贤妻良母式等等。尤其是贤妻良母式,是我们众多语文教师再设计目标时最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比如,在设置《苏州园林》这一课目标时,有的老师会设置多达5个教学目标:

“①掌握生字词,会遣词造句。②学习议论文基本知识,了解议论文的特点。③明确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④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第一个目标,在本课是形同虚设,因为本课生僻字极少,极个别生僻字和多音字在初读中通过工具书足以解决,没有特别指出的必要。第五个目标是一种万能样式,仅通过一篇说明文就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却有些虚夸了。而第二个目标在毛老师的课堂中没有涉及,文体知识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东西,《初中语文课课程标准》在阅读中并未对文体知识做特别的指示,刻意地强调文体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新课标”对文学语言的鉴赏、科技作品精神的领悟、以及语法知识、表达方式等做了特别的强调,于是毛老师在这堂课中着重围绕表达方式展开,在鉴赏语言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区分表达方式,一堂课的目标其实只有两个:

①鉴赏美的语言,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②区分多种表达方式。

目标缩水了,课堂自然就随之减负了,目标简单了,自然也明确了,孩子学习的目的性也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有所改善。

二、为教学环节瘦身是语文课堂返璞归真的有效手段

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时,往往会刻意求新,在环节中增加很多能吸引看客眼球的噱头,诚然,这些环节可能为课堂注入一点活力和精气神儿,但是,对于语文教学本身的价值有多大,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的同仁在设计《苏州园林》的课堂环节时,可能会设置诸如此类的环节:赏美图,走进苏州园林;读资料,了解叶老轶事;动动手,绘出苏州园林……这些繁琐的环节抑或会激发学生的一点兴趣,但“赏美图”的具象教学行为对培养学生感悟文字能力、拓展想象空间的能力,弊与利的天平会向哪端倾斜?“了解叶老”固然有一定的价值,我不反对学生在学习文章前要将其置于特定背景下,也坚信亲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是解读文章骨血的一柄不可替代的利刃,但前提必须是这篇文章的思想性较强,而授课对象的理解能力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篇知识性和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了解叶老又为哪般?

反躬自省,或许是出于对立标课、公开课、优质课的膜拜,语文课堂越加地热闹起来,轰轰烈烈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语文教学风气浮躁的缩影。为环节瘦身最终的目的是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只有课堂返璞归真了,语文学科才能凸显它的本真,实现它的价值。

三、为教学内容瘦身是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息息相关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和细化。有时我们会疑惑:一堂课我们要设置多少内容才合适?在“全面”跟“精炼”之间该如何权衡?

方案一: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文体、确立文章中心、围绕文章内容和语句逐段提出疑问并解疑、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方案二:自查工具书,在初读中自行解决生字词、鉴赏文中部分美的语言并有意识运用、探讨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

前者看起来似乎有些杂乱无绪,后者则比较清晰明了。其实一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两个,集中解决这一两个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咀嚼反刍。我们不妨将课堂比作一棵树,教学目标是树干,那么教学环节便是树枝,教学内容就是树杈、树叶和果子。众所周知,枝杈过多,则不利于结果子,我们是选择枝杈茂盛,叶片肥厚而繁密,还是选择硕果累累,叶子和枝杈做其陪衬呢?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是有所裨益的,在倡导“高效”课堂的同时,我们要将口号付诸于行动,从理论转向实践,摒弃华而不实的模式课堂,切实地发挥语文教师的效能。语文课堂的瘦身还需要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授课理念,不要将自己定位成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万能哲人,企图在45分钟里将油、盐、酱、醋一股脑地倒进锅里,将面、点、汤、菜一并塞进孩子的嘴巴里。须明白,过犹不及,少食多餐,给孩子一点消化的空间,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

上一篇:初中化学“双重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