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印象

时间:2022-02-17 07:57:41

读姜在心的歌剧剧本《萧红》,为之感动,不仅是阅读朋友的作品,格外亲切,还因为作品写在萧红百年诞辰前夕,这部厚重作品问世,是家乡人送给萧红百年诞辰的珍贵礼物。阅读后的快慰,让我愿意把读后印象留在这张纸上。

我喜欢《萧红》的根本原因,是姜在心笔下的萧红鲜活生动。读过剧本,彷佛看到萧红从我们眼前缓步走过,萧红是如此伟岸,如此圣洁,如此热烈,如此执著,那震天动地的书写,那撕心裂肺的呼喊,那浸满血泪的控诉,那忧患漂泊的人生,让每一位读者动情,动心,动容。

萧红一生饱经曲折,跌宕,坎坷,多难,也造就了她的倔强,刚烈,坚韧,不屈。虽然生命短促几如流星,却留下如此厚重、影响久远的作品,像升起的一道绚丽彩虹,横立高天,以其不灭的光辉和永远丰厚的滋养,激励、鼓舞和引领一代又一代后人沉思,求索,感悟,奋斗。萧红作品风靡,广泛流布,有那样多追随者。萧红热,萧红作品热,萧红研究热,持续升温,从20世纪延伸到21世纪,影响遍及国内国外。还有保留相当规模的萧红故居和刚刚落成的新建萧红纪念馆,成为人们关注的“萧红现象”,这在萧红同时代几百位作家里,也是少见的。

写萧红的人很多,作品也多,不乏传记,评论,电视剧,电影,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似姜在心《萧红》这样的歌剧剧本,确实不多见。通观作品,我以为,确实是一部成功之作。

精心构思,谋篇布局。萧红漂泊一生,经历丰富,作家却选定呼兰河畔、松花江上、上海滩外、浅水湾边四处水生风起的地方,掀开萧红不朽的生活画卷。“兰河滔滔,落红萧萧,河之‘洛女’,窈窈窕窕。”四处有水的地方,不仅有象征意义,也体现剧本结构的灵动与精巧。

裁剪枝蔓,突显主干。作家着力开掘女作家萧红的理想追求,她蔑视封建枷锁,追求自由解放,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同情劳苦民众,毕生追随鲁迅的心路、文路和生活之路。对萧红生活中的枝枝蔓蔓,甚至是重要节点,包括二萧感情的纠葛,传奇般的“英雄救美”故事,也略而少说,或者压缩到幕后,这样剪裁,无疑有助于从本质上走近萧红。

浓墨重彩,雕琢人生。松花江畔无疑是决定萧红人生走向的大舞台。从反帝游行,欧罗巴旅馆,到牵牛坊,写作,逃亡,反抗,流浪,作家刻意凸显萧红炽烈的文学追求和梦想。上海滩外,鲁迅走向舞台,引出萧红动情的哭坟一幕。浅水湾边,戏剧推向高潮。从“情悠悠,路漫漫,碧浪接云天。一代芳灵化海燕,飞落浅水湾。浅水湾,浅水湾,人去不回还。”直到巨笔书写“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萧红将笔高高抛向空中,她的身后,烈火熊熊,光焰四射。这一剧情设计,为我们展开宽阔遐想的空间,收到言近旨远意在言外之功效。

我相信,哈尔滨作家都会有“萧红情结”。萧红是他们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永远跟随的榜样,是他们的灵魂。姜在心热爱萧红,崇拜萧红,从少年到晚年,孜孜不倦研究萧红,几十年如一日。对萧红精神的把握力求准确,严格忠于史实,还原历史,决不胡编乱造,每个细节,都有史料依据,他笔下的萧红,真实可信。

上一篇:试论摄影与旅游业的关系 下一篇:戏剧动作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