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蛛网理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6 03:24:32

浅析蛛网理论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赖颖(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摘 要:蛛网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概念来分析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属于一种动态均衡分析。本文从蛛网类型及其形成条件简单谈起,简要分析蛛网理论在我国农产品过剩问题中的应用及农产品过剩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机会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

蛛网理论在1930年由舒尔茨(美)、J.丁伯根(荷兰)和里西(意)各自提出,由于理论中表示价格和产量连续变动的图形很像蛛网,在1934年由卡尔多(英)命名为“蛛网”。蛛网理论是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循环变动的理论,分为三种类型:发散型、收敛型和封闭型。

一、蛛网理论基本内容

(一)蛛网理论的形成条件

蛛网理论属于动态均衡分析。按照经济学定理的惯例,是需要假设条件,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的结论。蛛网理论的成立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所供给的商品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量短期内无法骤变;第二,商品当期市场价格Pt由当期产量Qt决定,而当期市场价格Pt决定下一期产量Qt+1,用函数表示,即:Pt=f(Qt),Qt+1=f(Pt);第三,生产的商品是消耗品,需要长期购买。纵观蛛网理论的这些条件,现实中的农产品市场最符合。

(二)蛛网的三种类型

(图示说明:S为需求曲线,D为供给曲线,E为均衡点,Pe为均衡价格,Qe为均衡产量,P1 ,P2, P3和Q1 Q2 Q3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类,收敛型蛛网。在该种情况下,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从图A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供给曲线斜率大于需求曲线斜率,这说明,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随着价格和产量波动逐渐减小,市场价格趋于均衡价格E。

第二类,发散型蛛网。从图B可看到,与图A相反,供给曲线斜率小于需求曲线斜率,说明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市场受外力干扰偏离均衡状态的市场价格在对下期供给量变动影响下,使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远离均衡点,使均衡无法恢复。农产品市场商品过剩的情况,呈现的就是发散型蛛网的模式,所以这类模型最具现实意义。

第三类,封闭型蛛网。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图C中,供给曲线斜率等于需求曲线斜率,即价格波动引起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始终不变,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一直围绕均衡点E上下波动,永远达不到均衡状态。

二、在农产品过剩问题上的应用分析

通过蛛网理论的三种类型,第一类,通过市场机制商品的价格和产量可以达到良好的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无需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其作用即可。第二类,产量的变动带来价格的急速波动,价格的波动又进一步促成了产量的波动,造成恶性循环,使商品价格和产量越来越偏离均衡点。如农产品丰收时,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在市场需求变动不大时,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造成农户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各地常年都有此类新闻报道:例如,某季,某农产品丰收产量增加, 价格暴跌,导致生产者后一季减少种植;到后一季,该农产品产量少, 价格猛增;或是当季遇天灾人祸使农产品减产,导致供给减少,价格猛涨;再下一季,产量猛增价格暴跌……这样的恶性循环往复,使整个社会都为之付出高的代价:一方面,生产者的人、财、物遭受严重损失,另一方面让消费者的生活支出起伏大不稳定,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会造成社会一些潜在不稳定性因素的出现。在现实情况中,第三类不多见,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我们结合图B举例进一步说明,假设图中主角为白菜,当季白菜丰收其产量为Q1,白菜属于农产品,有一定生长周期,在短时间内其产量Q1是无法猛增或猛减,白菜的需求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也是稳定的,此时,Q1决定的价格就是P1。根据蛛网的条件Pt=f(Qt),Qt+1=f(Pt),现实情况亦是如此,当季价格P1又决定了下一期白菜产量Q2, 当季价格P1偏低生产者利润降低,他或是放弃种植白菜或是减少第二季的种植量,这样第二季产量减少为Q2;到第二季,由于产量减少到Q2,而市场需求稳定,白菜市场供小于求,Q2决定的价格暴涨到P2,价格P2高起,生产者本季赚到高利润会增加第三季的种植量,以往不种白菜的也加入其中,第二季的高价P2会导致下一季白菜产量猛增到Q3;到第三季,白菜丰收增产,价格又会暴跌到P3……这样,使白菜的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离均衡点越来越远,最后使均衡无法恢复。这样的恶性循环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引起社会动荡,比如粮食,此类关乎国计民生的农产品,频繁出现价格产量的大幅度波动,不仅让供给者和需求者付出惨痛代价,更会破坏社会稳定。例如,印度尼西亚口粮无法自给,严重依赖进口,国内政局受国际粮食价格影响颇深,每每遇到国际粮食价格暴涨都会使其政局动荡,社会陷入混乱,国家和民族除了遭受巨额经济损失,其他方面也付出沉痛代价。对于发散型蛛网模式下的农产品市场,政府必须干预,积极引导其良性市场的形成,使其价格和产量接近均衡点。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积极引导,实施农业补贴。从近几年出现的“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钱滚番”、“牛魔王”等现象,除了市场投机行为的原因,还有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有效干预的缺失。

(一)政府的干预

在农产品生产初期,宏观大局上的积极引导生产,掌握全国农产品预备生产量前期数据,结合市场需求设定适当的参考量。对于满足仓储条件且关乎民生的农产品,建立调剂仓库,当农产品产量骤减时,调配仓储农产品补给市场,保证价格平稳。相反,收入仓库,减少供给量,稳定价格。此外,还需要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与民生关系紧密的农产品进行补贴,防止出现“谷贱伤农”的事件。我国目前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的口粮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此外,还需要立法打击对农产品市场中的投机炒作行为,保证市场的稳定。

(二)农产品期货市场

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市场指导作用。通过期货市场可以看到农产品未来的预期价格,生产者可以自行按照市场的要求来生产合适的量,规避一部分由于信息缺失的主观判断导致的经济损失。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自发调节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抵消市场机制本身引起的不稳定因素。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1]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 [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8月.

[2] 刘星彦.蛛网理论与我国的粮食安全[J].粮食流通技术,2002(05).

[3] 宾朋、吴铁雄.蛛网理论分析我国的猪肉价格变动现象[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1).

[4] 孙文博.蛛网理论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控[J].经济研究参考,1994(09).

上一篇: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分析 下一篇:我国旅游纪念品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