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应尽快展开》等6则

时间:2022-02-15 01:54:19

灾后重建应尽快展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华代表兼联合国驻中国灾情管理工作组主席魏英瑛博士在接受《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她赞赏中国政府在此次地震灾害发生后强有力的表现,并表示联合国机构将继续支持中国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

魏英瑛认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应放在对受灾各方的支援和救助上,尤其对儿童、妇女和老人等困难群体要有特别的关怀和帮助,保证他们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能够得到医疗卫生保障与清洁的饮用水和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避免他们的居住条件过于拥挤。她还特别强调了要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这一点,认为这是“当务之急”。

魏英瑛说,必须让孩子们尽早重返学校。“孩子们在心理和情绪上都受到了灾害的影响,重返学校和老师及以前的朋友在一起,哪怕暂时还只是在帐篷里上课,也是帮助他们恢复的一个好办法。”

魏英瑛强调,不能匆忙地开展孤儿领养的工作。她认为,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或者还未找到父母的孩子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怀,领养工作至少要在灾害发生6至8个星期之后才开始。因为需要有一些检查和登记的时间,以确实孩子是否真正成为孤儿,另外还要确认孩子是否愿意和父母以外的亲人一起生活,还是愿意接受外人的领养。(摘自2008年5月26日《望》新闻周刊)

日本灾后重建“生态先行”

1995年阪神大震后,神户当地政府制定了灾区群众住房、产业、公路、铁路和港湾等基础建设的“紧急复兴3年计划”。其中的许多项目都是委托给参与政府投标的企业去做,并且对受灾地区的企业和参与重建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倾斜。对灾区各项公共事业捐款的企业也可以得到税收减除等优惠。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在重新规划的时候都是“生态先行”,就是会提出一个“战略性的环境总体评估”。这一评估和地质勘探一起启动,并在整个重建过程中始终贯彻。例如,日本都是路让河,而不是河让路,不会为了修路而去改河道;那些不宜盖楼的地方,就空出来种树或者建花园。

环境是“全球主题”,新城的重建一定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并且要讲究城市美学,达到美与和谐统一,这样才不至于在将来沦为“弱势城市”。除了将公共卫生设施、教育设施和住宅优先建设好之外,商业、工厂等的选址一定要细致地通盘考虑。此外,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应该尽量保留住,这是对当地原有居民的一种尊重。

他认为,同时还应该注意城市原有文化的延续,这是“老百姓心中的东西”。在神户,相关的文物古迹都尽可能恢复,确实有保留价值的,即使已经毁坏殆尽也会根据原貌重新建设出来。例如神户的华人区“中华街”基本上就按照原貌恢复了。(摘自2008年5月26日《望》新闻周刊)

洛杉矶灾后重订抗震标准

1994年1月17日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北岭地区发生6.7级地震,数十公里以外的洛杉矶市区也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洛杉矶在城市基础设施及住宅建设中已经考虑到了抗震功能,使得地震中死亡人数仅为57人,但这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美元。北岭地震被认为是当时美国历史上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针对地震共造成洛杉矶地区高速公路7处坍塌、170座桥梁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无法正常使用,美国的地震学家、建筑工程师和政府官员开始重新考虑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的抗震标准。

美国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华裔地震学家郦永刚教授告诉《晾望》新闻周刊,美国地震调查局和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北岭地震发生后进行的大量调查,成为当地灾后重建过程中强调建筑物抗震功能以达到减灾效果的重要依据。郦教授指出,灾后重建不应仅仅是恢复到地震发生前的状态,而应有更长远的考虑,即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灾难时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这一点在地震多发地区尤其重要。

医院和学校也是重建工作的重点。当时,洛杉矶地区共有公立医院6家和医疗中心44个,这些医疗机构是当地基础医疗服务和低收入人群医疗的主要提供者。地震发生后政府对这些公立医院的建筑进行了安全检查和必要的加固,并立法要求所有医院的急诊室和重症病房必须设置在具有抗震功能的建筑内。此外政府卫生部门还投资对医院的通信系统进行升级,加大了收治创伤病人的能力,以备未来发生灾难时应对紧急医疗之需。

在北岭地震中没有学校建筑倒塌,这主要得益于1972年加州立法机构出台的严格的校舍建筑条例。尽管如此,洛杉矶地区的校长们仍然为地震没有发生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而庆幸。地震专家说,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学校上课时,可能会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被教室房顶掉下的灯具、天花板和移动的桌椅砸伤甚至夺去生命。北岭地震对学校建筑造成的损坏使25万名学生的教室无法使用。不过在地震后的一周内,洛杉矶地区的大部分中小学在经过简单的整修后复课,所有公立中小学校舍在这场地震中遭受的损失大约为2亿美元。(摘自2008年5月26日《望》新闻周刊)

日本:9成住宅要耐住7级地震

据共同社5月20日报道,日本建筑家团纪彦表示,日本希望向中国提供成本低、效果好的抗震技术。他认为,日本研制的“SRF技法”比较适合中国,该技术通过在建筑物支柱上缠绕聚酯纤维带,对建筑物起到加固作用。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地震工学教授岩檐表示,“中国一般建筑物的支柱较细、混凝土质量较差,钢筋数量较少”。这可能是很多中国建筑不抗震的原因。

根据建房时使用的主体材料,日本的房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木质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铁骨造(钢质)结构。因为造价便宜且抗震性能好,很多独立住宅选用木质结构,造价约每平方米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00元)。日本的公寓大楼多为钢筋混凝土建筑,造价约每平方米15万日元。设计师要根据法律规定的抗震标准,保证每平方米内钢筋的数量、粗细。耐震性强的大楼支柱内要加入多根钢筋增加强度。3层以上的大规模建筑会采用重量铁骨造结构,这种房屋能抗7级以上地震,造价也很贵,一般来说,成本为每平方米28.2万日元以上。2005年,日本对1981年制定的《建筑标准法》进行修正,将住宅、楼房的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至7级地震摇晃而不会坍塌,并制定了计划:到2015年,让90%的住宅建筑达到这个标准。(摘自孙秀萍、谢德良文)

国外图书馆千方百计引导孩子阅读

改变图书馆的严肃面孔,是许多国外图书馆正在做的事情。它们改换墙壁颜色,更换舒适的软垫,延长周末服务时间,给读者更多方便,甚至不许带食品进图书馆的铁律也正在一些图书馆被取消。美国麻省的杜塞贝里自由图书馆,距离学校、游泳池都只有几分钟的路程,馆内还设置了免费市内电话和咖啡座。因此,这所图书馆成为附近学生下课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在丹麦一些儿童图书馆,孩子读得太晚甚至可以睡在图书馆提供的床上。

图书馆的管理观念也在调整之中。美国纽约皇后

区公立图书馆甚至对小婴儿开放,刚满一岁的小读者可以被抱来听故事,小读者的父母可以在图书馆免费上5次课,由医生、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授课。“我们还有一节课教你如何利用图书馆念书给婴儿听”,馆长介绍。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馆长苏叶慈说:“图书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乐意来。”因此她认为,所有的图书馆专业人员都必须知道,图书馆的其它功能,如提供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都是等兴趣激发出来后才有的。

各个图书馆还想出了不少高招吸引孩子。美国一些学校图书馆推出阅读奖励计划,其大致方式是:图书馆的一些图书按难易程度分级计点(越难的书,点数越高)。随书附有一份电脑卡,学生看完书后,只要回答卡上所列的问题,通过电脑检测后,就可获得一定点数,累积点数就可以换取奖品,如T恤或者当地企业捐赠的奖品。

时代变了,图书馆的功能也正在变化。而儿童图书馆更是要扮演阅读指引者的角色,协助儿童成为一名优秀的阅读者。(摘自2008年11月6日《北京日报》王林文)

造纸大图芬兰:生产百年,绿树反见多

芬兰造纸业非常发达,是世界第二大纸张和纸板出口国。造纸业对森林资源消耗很大,而芬兰造纸业发展百年来,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升,达到70%。其主要原因是,“每砍一棵对,栽活三棵苗”这一规定在芬兰深入人心。

芬兰政府一直不断推行和完善森林管理方法,在鼓励提高木材使用率的同时严格控制采伐数量,从而使森林产出和储备一直保持平衡。芬兰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实施森林储备计划,对森林资源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规定无论是国有林还是私有林,都不得随意砍伐,并建立了管理私有林和国有林的专门机构。

在芬兰,森林资源的产权十分明确,大部分森林资源属于私人所有。对于私有林,芬兰政府主要通过法律进行监管,以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芬兰森林法规定,森林所有者如果在计划之外砍伐树木,应提前向当地林业委员会申请,并报告砍伐位置、面积、砍伐时间。树木生长30年后才能间伐,间伐量不能超过30%。在芬兰,尽管私有林属于私人财产,但林木主人在砍伐时一旦违法,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一律会被罚款或判刑。

芬兰法律还规定,森林所有者在对成熟林进行砍伐时,要向银行预交营造新林保险金,同时必须在两年之内在采伐地上重新造林。新植树木经过政府部门验收合格后,森林所有者方可领回保险金,否则,国家将动用这笔款代为造林。这项规定有效遏制了私有林只伐不种的现象。

在芬兰政府的依法管理下,森林资源越用越多。如今,芬兰森林资源的年增长量,要比砍伐量高出1/3以上。(摘自2 008年3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张忠霞文)

上一篇:三见李春蒸 下一篇:《葡萄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