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6+1要素”训练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时间:2022-02-15 04:45:38

以“6+1要素”训练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摘 要:语文教学就俩字:读和写。写,对于老师来说比较头疼,因为写的能力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具备的。但是写作教学是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那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素养怎么才能提高呢?学生从确立中心到谋篇布局,从组织结构到语言措辞,从语气口吻最后的修改完善,整个写作的过程,都是需要训练才能掌握的,文章将就“6+1要素”的写作方法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6+1要素;写作教学模式;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42

一、“6+1要素”的模式

“6+1要素”这一模式的提出,是美国俄勒冈州“西北教育实验室”开发并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发的时间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呈现出几个基本特征,即中心和内容的鲜明性、组织结构的条理性、叙述语气的合理性、措辞方面的修辞性、前后语句的流畅性、惯例应用的熟练性,在后期又加了一个文章的呈现形式。这种方法问世后,慢慢地流行开来,几乎全世界的每个学校都在采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在强调写作的每个方面,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下面我们简单谈谈“6+1要素”在写作中的具体实施。

二、“6+1要素”教学模式操作策略

(一)中心和内容

中心和内容就是文章的主旨、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所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确立中心是写作的第一步,只有把文章的主题确立起来了,下面才能知道朝那个方面去实施。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应该明确集中,不能含含糊糊,后面的选材等都要围绕中心来展开,如果中心确立不好后面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有经验的学生往往总是选择那些自己最感兴趣且非常熟悉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来的呢?一般情况下在大脑中海阔天空的搜集各种信息,并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明确自己的话题,教师适当点拨一下,如文章的题目适合自己的口味吗?对这个题目了解得透彻细致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经过如此的反复思考,中心内容就确定下了。

(二)组织结构

文章的组织结构是写作的“路线图”,是学生整体架构文章的思维过程,现以总分总的结构来说,开头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围绕中心分几个方面来写,每段写什么,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怎么联系又怎么独立,结尾又该怎么总结,才能使文章浑然一体。具体到文中,前后怎么过度衔接,好的文章总能设置悬念,引人入胜。除了三段式的组织结构外,其他如比较对比的组织结构,演绎归纳的组织结构,时间空间的组织结构,分析综合的组织结构等几个模式,不管是那种组织结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三)文章的口吻

对于文章的口吻,一般教师都不会去讲,它指洋溢在作品中字里行间的感情语气、个性风格、精神灵魂等,是作者独有的声音,就是说文章是我的,不是他人写的,我写的文章印有我鲜明的印记,是他人无法模拟的,从文章中读者可以读到我的影子等。学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因此要引起重视。

(四)措辞语言

好的作品,都有非常好的语言,这种语言是作者独有的,是他人模仿不来的。语言的丰富、精细、富有色彩是打动读者的主要因素,因为好的措辞生动、形象、准确,富有表现力,在叙述故事、描绘人物事物、刻画细节等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妙处。同样的一个意思,好的措辞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不拖泥带水模模糊糊,说了半天语不达意。如有个学生在描述新来的老师时说:唤醒了以前上课呼呼大睡的“小猪”;惊醒了上课慢慢吞吞的“小虫”;吸引了叽叽喳喳的“小鸟”,新来的老师真是有“魔力”。这些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几个比喻句构成排比句,把语文教师的课用几个常见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显得很有气势,很有节奏感,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如果仅仅说是有“魔力”,就显得单调空洞无物。

(五)句子的流畅

流畅的句子会呈现出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特点。就是说好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是用文字来奏响的人生的圆舞曲。好的句子应该是长短结合,结构多样,舒缓自如,表达的意思清晰有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词不达意,西拉东扯,语句颠三倒四,真是两只黄鹂鸣垂柳,不知所云。怎么样能克服这种问题呢?一样的意思,是不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呢?写完后看看句子是不是完整清晰意思表达明白了?从修辞的角度看句式是不是错落有致,词语之间是不是搭配合理?然后大声地读出来,是不是别人听了都说好?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审视,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进得了大雅之大堂。

(六)格式惯例

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指在写作的时候是否自觉的遵循了大家都在遵循的格式和要求。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句话完了句号要有,不能句尾没有标点;左边第一格中不能点标点符号,应该在右边的句尾点,可学生往往点在了左边;下引号一定不能缺少,学生的作文里经常见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等。

书写是作文美观的外在表现,字写得漂亮与否跟书写成正比例的关系,往往字写得好的学生,书写就工整,越是字写得难看的学生书写就像“蝌蚪文”,让人难以辨认。还有的学生整篇作文就一段,而有的学生写上两行就分段,管你能不能分,反正就分了。这都是常见的现象,怎么纠正?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修改,修改的时候看看,标点符号是不是都正确?错字是不是改正了?分段是不是合理?题目和内容是不是一致等等。

另外,还有文章的呈现形式问题。作文写出来了,终究是要给别人看的,好的作文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文章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作文可以到学校的网站上,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也可以在家校群里,让家长读读自己孩子的作品,分享成功和喜悦,也还可以转发到不同的QQ群里,就是说作文呈现的形式非常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作品,选择不同的场合来呈现,如在网页上传播,可以插入图片,字体也可以使用艺术字体来美化,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6+1要素”写作方法,通过一整套的过程训练,使学生从起初的确立中心构想到最后的修改美化,以及最终的呈现形式,对写作的要领和各个环节的把握,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知道了写作是怎么回事,不再是以前的那种,面对作文题目茫然不知所措。熟练了以后,学生可以自己设立目标,自我训练、自我评价,在不断的训练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这种方法,相信完整的训练,能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上一篇:巧用信息技术助力班主任工作 下一篇:遵循认知特点,强化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