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洗澡不简单

时间:2022-02-14 09:03:17

古人洗澡,称“浴”。汉代已有“沐浴假”,隔5日放假一天,让住宿在朝中和衙署的官吏回家洗头洗澡。此日难得,司马迁大约深有感触,在《史记》中多处提及这一天。如《万石君传》记万石君的长子建,官为郎中令,管理宫廷门户,“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日者列传》记,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有一次,“同日俱出沐浴”,即放沐浴假这天,约好一起到长安市上去占候卜筮。中大夫和博士也都是朝官,进入官府照样要等到沐浴假才能外出,地方官吏更是要遵守不违了。

既然有此规定,说明在当时,洗澡并不简单,官署无法办到,只能放假,让关了5天的官员回家自理。汉代人洗澡的情况缺少史料,而《礼记·玉藻》中有具体记载,虽没有今日人们洗澡花样多,却也十分讲究:

“……浴用二巾,上缔下绺。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唏身。乃屦,进饮。”

这是说,洗澡的时候,坐在浴盆里擦身,要用两块巾,一块细葛巾擦上身,另一块粗葛布擦下身。擦干净后,出浴盆,踩在用蒯草的茎编织的席上。蒯席粗糙,用脚磨蹭,刮足垢。再在用香草煮的浴汤里洗一遍,踩在蒲草编织的细席上,披上一块布帛或衣衫。等到身上干了,才穿好衣服,穿上鞋。最后,喝着备好的饮料——专供洗完澡喝的酒。

洗澡如此讲究,一般百姓家是做不到的,但是洗澡须备盆备巾,大体一致,只是浴具有精陋的区别而已。

沐浴假是难得的一天。可是,多数官员一到这天并不都认真洗发洗澡。他们在官署憋闷了些日子,多想利用这天会亲访友、游山玩水,或把盏痛饮,或煮茶品茗,各有享受。如唐代刘禹锡的诗中有“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还在上班时间就老想着快点到五日沐浴,尤其是在春天,多么羡慕那些不在官衙蹲着的人游春归来。孟浩然的诗中有“共乘休沐暇,同醉杯”。秋天,大伙儿趁着休沐浴假的空闲,一边赏菊,一边共醉。而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要算西汉时期的郑当时了。汉景帝时,郑当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尚恐不遍”(《汉书,郑当时传》)。这种情况,当初制定汉律“沐浴假”时,恐是料想不到的。这些记述表明,关在官署的生活如同禁闭,不大好过。

及至宋代,这类假日已非通例,名为休沐的假日,乃是皇帝额外的恩赐。坡的诗句可以为证:“天风淅淅吹玉沙,诏恩归沐休早衙。”对于皇帝赐予的象征性的沐浴假,大诗人苏轼也是心存感激的。

上一篇:“一炷香”不倒之谜 下一篇:好奇害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