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指标联合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监测意义

时间:2022-02-14 06:56:25

多指标联合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监测意义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54-01

【摘要】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58例企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两组检测对象在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多指标;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在我国发生率还比较高,根据祥光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大约在10%,而在这10%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大约有10%会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而最终这些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会有一部分发展成为原发性肝癌或者肝硬化[1],为了避免肝癌和肝硬化这样严重的后果发生,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出现肝脏损伤的情况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58例企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58例企业工人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17岁,平均年龄(37.25±5.13)岁;轻度慢性肝炎36例,中度20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36.12±4.13)岁。两组患者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的检测对象在清晨空腹采集其静脉血5毫升[2],对血清进行分离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以对血清中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检测。

1.3 观察项目 两组检测对象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如果P

2 结果 两组检测对象在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当乙肝病毒进入到人体之后,会迅速的进入到患者的肝细胞中,并且会在肝细胞中进行复制而产生很多新的乙肝病毒[3]。这些新乙肝病毒再进入到其他的肝细胞中,使其他肝细胞也受到病毒感染,就这样反复的发生,最后会使人体大量正常的肝细胞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所以,进行血清检测、筛选可以简便的、有效的、敏感的、无创伤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早期的诊断,并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对肝脏损伤的程度,判断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效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文对两组检测对象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两组检测对象在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汁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含量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吴兴文,刘长光,罗佳,多指标联合检测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69—2271.

[2] 王珍丽,李群,张民,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8、转化生长因子—1,HBV DHA与肝脏损伤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 26(9):542—546.

[3] 蒋栋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与乙肝患者肝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8):1641—1642.

[4] 宋修光,马立宪,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Fas和血清可溶性sFas与肝脏损伤的关系[J],2007,25(1):32—33.

上一篇:关于微生物检定法中培养基熔化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高校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