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14 01:43:19

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品牌零售商食品安全在我国频发,本文尝试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面对消费者和工商部门的压力情形下,零售商提高对供应商的产品抽检率后,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变化、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的变化。为研究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 食品安全 供应链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品牌零售商在我国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据IBM2009年的调查显示,84%的中国消费者声称在过去两年里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并且对59%的零售商表示不信任,因此零售商有动力提高食品的安全水平。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售商并非无所作为。家乐福已经对全国门店的部分商品采取二维码追溯,并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因此,分析零售商在食品检测环节的作为,及其对供应商生产工艺改进的影响,进而对供应商、零售商利润水平的影响将有助于零售商在提高其食品安全水平时更好地进行决策。

系统动力学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动力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运用系统思考的观点,明确所研究的问题的系统边界,以因果回馈图来描述系统中元素之间的联系,并建立量化模型[1]~[3]。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张云华、孔祥智[4]等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行为选择。樊丹[5]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农户、食品加工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彼此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其影响。费威[6]分析了零售商和生产商同时决定利润水平的情形下,各自最优的努力水平。Narrod,C.等[7]和Perry,J.等[8]从食品供应链中不同主体的协作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零售商保证食品安全的作为的研究却有所欠缺。在我国,当零售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工商部门只是对零售商进行处罚,一般并不向上追溯,因此零售商有激励通过建立可追溯系统,提高抽检率等方式来确保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

三、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仿真模型建立

零售商从上游供应商处采购食品,其抽检率和抽检标准影响着其销售的食品的安全水平,在某个时间点处,零售商提高抽检率后,零售商将拒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那么供应商将改进其生产工艺,提高设备的安全食品生产能力,经过延迟后,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得到提高,能够通过零售商高的抽检率。之后,供应商提高食品安全率后,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水平也将继续提高。

明确了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的动力机制后,运用ithink软件画出模型的系统流程图。

四、仿真分析

面对工商部门处罚,以及消费者对零售商信任度的下降,在第10个月时,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那么在供应商0.6的食品安全率情形下,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不安全数不能满足零售商的标准,零售商将拒绝接受供应商提供的食品,代表了零售商的抽检率变化和接收食品的变化趋势。

供应商生产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的水平,另外供应商生产设备的改进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生产设备水平的增加,食品安全率自然也提高,代表了供应商生产设备水平的变化情况。

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在零售商0.2的食品抽检率的水平下,当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达到0.85时,供应商的食品将满足零售商的标准,此时供应商和零售商的交易也将再次进行,代表了随着供应商食品安全率的提高,零商接受食品的变化情况。

最后,将零售商的食品抽检率、供应商的生产设备水平、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率、零售商接受的食品以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收入情况纳入一个趋势图中,可以同时观察零售商提高食品抽检率后,各个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增加了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入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由于零售商提高了食品的抽检率后,供应商提高的食品不符合其标准,因此中止了与供应商的合作,零售商的收入也有一段零增长的时间,当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其抽检标准后,零售商的收入也再次开始增加。可以看出,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被零售商拒绝后,供应商在提高生产设备水平的同时,食品生产并没有停止,因此,其收入有一个下降的时段,供应商生产的食品满足零售商的抽检标准后,其收入也开始增加。

五、结论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对供应商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再到食品原材料购买,然后重新开始食品生产这个循环过程以及零售商提高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抽检率后,进而引起供应商改进生产设备、提高食品安全率这几个环节进行了仿真,模型结果基本吻合预期设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零售商提高其所销售食品的安全水平的策略选择提供支持。

由于实践经验的限制,在模型的设定上还存在欠缺,而且模型的建立仅涉及供应商和零售商两个因素,然而消费者和政府的影响并没有涵盖在内,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尝试在模型建立中增加一些其他变量,使得模型更加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钟永光,贾晓菁,钱颖等.《系统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13年.

[2]Forrester,J.W.Industrial dynamics[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61.

[3]屠益民,张良政,吴定芳.《系统动力学理论与应用》[M].智胜文化,2010.

[4]张云华,孔祥智,杨晓艳,罗丹.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11):23-26.

[5]樊丹.供应链环境下食品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费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食品安全努力水平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6-115.

[7]Narrod,C.,Roy,D.and Okello,J.,et al.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d collective action in high value fruit and vegetable supply chains[J].Food Policy,2009,34(1):8-15.

[8]Perry,J.,Ahearn,M.,Banker,D.,et al.Contracts,markets,and prices: Organizing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M].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2004.

上一篇:“嘿客”对保险门店经营的启示 下一篇:试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