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及现场布置的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14 12:03:21

建筑施工组织及现场布置的管理研究

摘要:

建筑施工组织是一套科学化的施工方案设计方法,根据施工组织原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施工方案可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布置,可有效减少施工用地、临时设施搭建及二次搬运,确保场道通畅、方便现场运输。本文将就如何进行科学化的建筑施工组织管理与现场布置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及详细阐述。

关键词:施工组织;现场布置;建筑施工;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施工项目日益增多,如何科学化的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已经成为了施工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施工组织及现场布置以科学的理念为基础,有机的与具体施工情况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施工的质量、缩短了工期,并且通过科学化的现场布置降低了施工环节的成本。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建筑施工组织及现场布置的管理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一、建筑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组织管理是指实施施工筹备工作、设计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具体策划施工全过程的一种综合技术经济文案。主要涉及内容可包含以下两方面:

(一) 建筑施工方案的管理

建筑施工方案是整体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施工方案直接影响施工效果,具体内容涵盖以下几项内容:

1. 明确单位工程的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应符合工艺要求,例如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应符合支梁板模、扎梁板筋、浇梁板混凝土的常用工艺工序。工序应与施工的方法相符合,例如采取明排水的基坑项目中,应符合一边挖土一边排水的施工方法,在井点降水工程中则应符合先降水然后挖土的施工方法,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同以及抽水设备的差异,施工顺序也有所不同。施工顺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施工组织要求,例如室内回填土及第一层的砌砖墙两项施工中,从工艺角度考虑两项之间互不影响,但若从施工组织方面考虑,则应先完成室内回填土更为合理,室内回填完成后可提高第一层砌墙的工作效率,增加作业面、有利于材料的运输。施工顺序应考虑到工程质量的要求,例如在屋面的防水层施工之前则应把屋面以上天窗、水箱完成以防止防水层受到损坏。施工顺序还应考虑到施工安全性的要求,例如应把屋面防水的工程安排于外墙装饰以前进行,不可于防水施工的同时进行楼板的吊装工程,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施工方法应着重考虑影响整个单位工程施工的分部分项或工种工程,而对于按照常规做法工人熟悉的分项工程,只用提出应注意的特殊问题,而不必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全过程。对于某些工程量大、在单位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框架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基础工程等),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分部分项工程(如现浇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应说明项目的操作过程与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质量标准的技术措施、安全措施,降低成本的措施,并要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与控制的策略。 其次,各种辅助机械应与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相适应。为了充分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在选择类型、型号的同时,应相应选择与其配套的辅助机械或设备。例如,选用塔式起重机作为混凝土的垂直运输时,应根据塔式起重机生产能力,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混凝土搅拌机、水平运输机械的类型、型号和台数;土方施工机械采用汽车运土,则汽车的容量应为挖土机斗容量的整倍数,汽车的数量应保证挖土机能连续工作。

2. 明确施工方案及所需设备

施工方案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可能影响施工的所有分项分部或者工种工程,对于采取通行施工方法的分项工程,只需说明注意事项及特殊性问题即可。但在施工难度大、工艺复杂以及单位工程中极为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或者需要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结构等的分部分项工程中则必须对操作方法、过程、质量要求,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技术措施、降低成本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同时要有预见性的提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详细说明预防方案及一旦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施工设备的选择应遵循工程需要、适用及经济合理原则。在选择主导工程的设备机械时,要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为适用的主导机械。在辅助设备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与主导机械设备的配合性,以充分发挥出主导机械的优势与效率。例如在土方施工项目中选择了汽车运输,则汽车容积应等于挖土机斗容积的整倍数,汽车的配置数量以保证挖土机连续工作为宜。

(二)施工进度的控制

施工进度的控制目标是在满足质量与投资要求的前提之下,尽量可能的缩短实际施工时间,确保按计划时间要求交付使用。整体工程项目中的关键分项工程是否按时完成对进度控制目标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的进度控制方法有以下两点:

1. 采取先进的工艺流程、施工技术及设备实现缩短工期的目的。例如在混凝土工程中可采取泵送方式,这种方式与自拌塔吊斗相比操作更加便捷、浇筑速度更快。

2. 加强控制管理对全过程采取分段式控制。于工程建设之初即进行计划进度表的编制,编制计划进度表时应充分考虑到各阶段工程之间的完善衔接,依据具体情况明确衔接时间及准确内容,这也是优化计划进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加强关键分项工程的进度控制。各关键分项工程是整体工程的组成部分,各关键分期的按时完成是确保整体进度良好控制的基础与保障。

二、 建筑施工现场布置的管理

单位工程的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为确定垂直运输设备位置,仓库、搅拌站、材料与构件堆场的位置,确定现场加工厂位置,场内运输路径的设置,场内临时设施的布置,水、电管线的布置。现场布置的要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 确定垂直运输设备位置

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是现场布置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仓库、材料堆集场、搅拌站的位置确定以及场内运输通道与水电管网的设置。固定式的垂直运输设备比如施工电梯、井架、固定式塔吊等的位置应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平面形状、材料质量、机械载荷能力、施工段划分以及服务半径等进行确定。以运输距离短、安全性高、便于组织流水式施工为宜。一般情况下,如果建筑物的各部位高度基本相同时,可布置于施工段的界线处;若建筑物的各部位高度不等或者平面比较复杂时,可布置于高低分界线偏向较高部位的侧面或者拐角处;若建筑物属于高层点式结构,则应布置于建筑物的中间或者拐角处。布置应避免出现盲区,应使建筑物平面与材料堆集场均处在塔臂的回转半径之内,同时注意塔吊的安装与拆除场地,以及双塔回转时的塔臂距离。

(二) 搅拌机的位置

搅拌机应布置于垂直运输设备的工作半径之内,以便砂石、水泥的进场,同时注意清洗搅拌机、石子时的污水排出问题。搅拌机需要用到砂石、水泥与相关材料,因此应与仓库、堆集场的距离较近,缩短运距。根据现场使用材料情况设置仓库,例如使用袋装水泥时应设备防潮水泥库,使用散装水泥时则应设置贮存罐。砂石堆集场要与场内运输通道相通,运输路线应以回环型为宜避免相互干扰。

(三) 现场内的道路布置

现场内的道路布置要满足构件、材料的运输要求以及消防要求。道路以回环型为宜,主干道的宽度应不小于6m,辅路的宽度应不小于3.5m,道路的两侧要设置排水沟。

(四) 临时设施的布置

1. 加工棚的布置应结合具体的施工对象与施工条件。通常布置于建筑物的四周,与相应的材料、成品堆场相邻。

2. 仓库与堆场的布置应符合减少二次搬运、缩短运距、保障安全性的原则进行。布置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施工阶段、使用时间、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材料贮备量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

(五) 水、电管网的布置

1. 临时供水管网包括现场生产、生活、消防用水。临时供水应尽量利用现场的永久供水系统,降低临时供水的费用支出。临时供水的线路应以最短距离连接到使用点。消防用水通常利用建设项目的永久性消防供水系统。现场施工的供水还应考虑到水源质量情况,通常饮用水均可满足施工需求。直接引用自来水时,应注意干线水管的水压与直径,以确保正常用量。若施工项目为高层建筑,则应设置加压设备。

2. 现场供电管网应在施工的总平面图中进行设计。通常应核算施工期间的用电总量后由建设单位进行解决,不另外设置变压器。如有需要则根据现场用电量选择变压器,并架设配电线路。现场用电量的计算应包括动力用电与照明用电两个部分。配电线路的布置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以及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支状、环状、或者混合式的布置,3~10kv的高压线应采取环状布置,380V与220V的低压线则应采取支状布置。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 下一篇:水利工程坝基灌浆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