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四面出击防秋燥

时间:2022-02-13 06:39:30

秋季养生:四面出击防秋燥

入秋后,夏季的炎热慢慢散去,然而,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们感到舒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秋季气候偏干燥,空气湿度低且凉意逼人,容易诱发呼吸道、肠胃等各种疾病,还会使人出现乏力、失眠、头晕等“秋乏”症状。

秋季易发三种疾病

“立秋”节气虽过,但夏日阳气尚未消退,秋日阴气也尚未透达,燥,就成为秋季主气。防燥、防伤阴就成为秋季的主要养生措施。

秋燥伤人中医上称为伤阴。中医认为,水为万化之源,是阴中至阴。秋燥伤阴,伤津液,继而伤血分,耗气分,主要表现为体表发热、口干、舌燥、皮肤瘙痒、口渴、尿少、尿黄、疲惫、乏力、心慌、头晕、目眩、便秘等。所以秋季应特别注意三种情况的侵扰,以免旧病复发。

咳嗽 五行学说里秋季和肺均属“金”,中医常说“肺金”。秋燥首先犯肺,引起咳嗽。肺为娇脏,为上焦,水之上源,上火征象未得清理就会引起咳嗽,多表现为无痰、少痰、干咳,兼有音哑、咽痛或轻微发热等,中医辨证为肺燥咳嗽。

对症状较轻的肺燥咳嗽,可多喝些水,或吃些梨、白萝卜、鲜百合等清肺热养肺阴食物,如做一道百合萝卜汤或百合秋梨汤可减轻症状。

上火 上火是对人体耳、鼻、眼、口、舌、齿、咽喉等部位所表现的一系列“火”、“热”症状的概括,例如,烂眼边、目赤、眼屎、耳鸣、耳堵、鼻塞、烂嘴角、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口黏、口腻、口疮、口腔黏膜溃疡、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等。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气”、“血”4个方面代表了人的体质和体能,由于不良的外环境和身体内部失健,致使这4方面功能失调,便可能出现上火或其他病症。但是其持续时间一般不会长。避免上火很简单:加强自身保健意识,戒烟,少饮酒,多喝水,室内常开窗换气,常到户外活动。熬夜加班工作次日或周末要多休息一会儿,作为补偿。

胃肠系统疾病 秋季由于冷热交替、日均温差变化较大,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秋季胃肠病主要是饮食不节,吃出来的病。立秋后仍然炎热,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中医认为贪吃生冷易伤脾胃,从而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兼有轻度发热等症状,这种病又名“冰箱病”。主要原因是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有所减弱,稍有不慎,就可发生腹泻。预防秋季腹泻主要是少吃生冷食物,给胃“保暖”。

四面出击防秋燥

那么对于这怡人季节里的恼人秋燥,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饮食调养:“贴秋膘”应浅尝辄止

所谓“贴秋膘”,就是在立秋那一天,或直到立冬这一段时间里,吃些性质温热并带有“肥膘”的畜肉类食物,如肥牛、羊、鹿、狗或驴肉等。如此才能增加脂肪,贮存能量,防寒抗冻,以达到平安过冬的目的。倘若只在立秋那一天吃些肥厚的肉食品,随俗为变,浅尝辄止,问题还不大。如果从立秋到立冬期间经常“贴秋膘”对身体反而不利,尤其是对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人群有害。因为如今大多数人,每天吃的肉已经足够,立秋“贴秋膘”,只不过是应民俗活动,天天过分增加肉类食物的摄入对身体反而有害。

根据秋季气候多燥和人体易于伤阴,中医主张适量选用一些清热养阴类食物。如粮食类可选用粳米、小米、薏苡米、芡实米、绿豆、豆腐、绿豆粉丝、藕粉、葛根淀粉等;饮料类可选绿茶、生普洱茶、茶、莲芯茶、苦丁茶等;水果类可选西瓜、梨、苹果、猕猴桃、香蕉等;蔬菜可选大白菜、油菜、冬瓜、黄瓜、丝瓜、苦瓜、西葫芦、番茄、茄子、芹菜、菠菜、苋菜、鲜百合、笋、茭白、莲藕、荸荠、菱角、海带、紫菜、香菇、口蘑、金针菇等;肉蛋奶可选猪肉、猪肉皮、牛肉、鸭肉、鹌鹑肉、乳鸽肉以及酸奶、鸭蛋;水产类食物可选鲫鱼、鲢鱼、青虾等。

情绪调养:远离悲秋

古代医者在生活中观察到,秋季万物开始萧条,人们在瑟瑟秋风、阵阵秋雨中见景生情,又加上昼短夜长,情感容易悲伤,所谓“悲秋”。依据中医“天人合一”的观点,古人认为秋季内应于肺,悲易伤于肺,肺气不宣畅也会影响情绪,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悲秋情怀。临床中曾有报道,在秋季,神经衰弱、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等患者容易发病或加重病情。所以在秋季要保持心情平和,少生闲气,遇事多宽容。

运动调养:适宜郊游登山

入秋后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秋季老人也要坚持锻炼,但是由于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最好进行户外运动。中老年人不妨学习年轻人,走出户外,参加郊游、登山等活动,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起居调养:老人不适宜秋冻

“处暑”节气以后,天气的特点是午热,晨昏皆凉。民间有“秋冻”的说法,是在秋季适量受冻,可增加抗御风寒的能力。对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来说,可以借“秋冻”锻炼身体,加强对寒冷气温适应能力;然而对体弱多病、经常感冒的老年人,“秋冻”恐怕就不合适了,还是按气温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为宜。

上一篇:美国人,搬家的100个理由 下一篇:室内门也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