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秋季养生

时间:2022-08-19 07:17:40

中医里的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今人的物质条件强于古人很多,但自然条件下猝死率却大大高于古人。现如今,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多像飞速运转的机器,高度冲刺勉强为之,停下来休整反而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莫说延年益寿,就连起码的健康生活也很难得到充足的保障,这就迫使我们像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主人公一样,要静静地坐下来,从《黄帝内经》和众多的中医宝库中去寻找健康与长寿的智慧。

古时的人们能够做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特别重视顺应四时以养寿防病,《黄帝内经》认为,认识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宇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思想竟与当今国外知识界对人类与宇宙的重新认识不谋而合,像电影《阿凡达》里提到的“灵魂树”即是一例。

人不仅赖以自然界而生存,还要与之适应才能达到健康长寿,即“天人合一,取法自然”。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异常气候要适时回避,同时顺应四时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脏腑方面,更要做到“春三月养肝,夏三月养心,秋三月养肺,冬三月养肾”,以达到人体内外阴阳协调一致,共同抵御外邪,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增强体质以防病延年,同时人们要在饮食上定时定量有节制的摄入营养物质,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子时”觉即晚上的11点到1点最好安睡,身体上做到“动以养形,静以养心,以期动静相宜,不过分疲倦。情志上更要明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应多思一二,少念八九”,当然还要节欲保精,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秋季养生要略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惶下降,易生悲忧情绪。临床上,常有患者询问自己每逢此时莫名掉泪,不知何故,其实就是如此。

秋高气爽,本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因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这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记忆中的儿时,这个季节是我父亲带我们畅游香山的好时候,朝闻于紫气东来,暮归于赤城霞起,身与心都会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应须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此时的家中可以备一些正柴胡颗粒以应不时之需。

饮食调养

《素问·藏气法时大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补肺,辛昧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食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腥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豆浆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亦可采用《道藏·玉轴经》所载秋季养生功法,即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

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颚,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扭口,默念咽,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群体大剂量投放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乙脑”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上一篇:中小学班主任有效培训的策略 下一篇:让爱心护航 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