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言文专题六“桃花”意象解读

时间:2022-02-13 07:59:42

新文言文专题六“桃花”意象解读

寻根溯源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以桃花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以桃树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落英缤纷的桃花作背景,构建了一个中国式乌托邦――“桃花源”。

唐代的孟綮记载了桃花与少女的感伤故事:“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后世还被改编为杂剧。他那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使桃花染上了遗憾的色彩。

多情的杜牧曾经碰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当时姑娘尚年幼,杜牧说,等我若干年,我必来娶你。小姑娘渐渐长大了,杜牧却将这件事忘在脑后。多年以后,旧地重游,杜牧想起当年的允诺,不料姑娘因久等不至而嫁人了。杜牧不胜惆怅,作诗曰:“自是寻春去太迟,无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把血染的“桃花”比作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同南明王朝的衰亡交织融为一剧,借身世之悲写破国亡家之痛,成为著名的古典悲剧。

在古代诗文中,写春景和女子,都离不开桃花。“桃花源”作为中国的乌托邦,反复地显现在古代和当今的诗文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桃树栽种于屋前舍后,人们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古人还认为鬼畏桃树,于是就削桃木驱鬼避邪。王安石有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者,两块桃木板,其上各书神荼、郁垒二神之名,悬门之左右,以驱百鬼。”

《全唐诗》涉及桃花的诗有293首,《全宋词》涉及桃花的词有169首,《全宋诗》涉及桃花的诗有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诗词,粗略统计就有1818首之多。翻开中国古代诗歌,可谓满眼“桃花”灿烂。

阅读链接

古人谈“桃花”意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注】①杜甫此诗题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前两句是“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②末句亦做“可爱深红爱浅红”。

1.结合注释,说说陆时雍为什么说“深浅俱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太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云:“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原诗“雨”亦作“露”)。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诗筏》)

2.怎样理解本诗无一字说“道士”,说“不遇”,却句句是说“道士”,说“不遇”?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晏元献公诗,不用珍宝字,而自然有富贵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等句。公尝举此谓人云:“贫儿家有此景致否?”晏叔原,公侄也。词云:“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盖得公所传也。(明・瞿佑《归田诗话》卷一)

3.为什么说“歌罢桃花扇底风”体现了富贵气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意象类型

1.象征美好春天

温习学过的桃花诗文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5)陶渊明《桃花源记》(略)

(6)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4.任选一例,分析“桃花”意象在诗歌中的表情达意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中的“桃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华[繁盛、娇艳]。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余以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号花朝节,又称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古时盛酒的器具],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茂盛]。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一种博戏],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返回],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和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昔陶征君[陶渊明]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媒介],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

(明・陈继儒《游桃花记》)

5.(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余以花朝后一日②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③具鸡黍饷客④不问生熟妍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画线句子。

①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②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作者游览南城桃花时无限快乐,这种快乐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提到陶渊明的桃花源,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欣赏

与“桃花”意象有关的诗文名句。

1.自然浑成之美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刘禹锡)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杜甫)

2.生命永恒之美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李贺)

3.无限春愁染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

风来吹叶动,风动畏花伤。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沈约)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

4.失意者的精神家园

《桃花源记》(略)(陶渊明)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

5.人面桃花俱憔悴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曹雪芹)

6.怀才不遇托桃花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刘长卿)

曾向桃源烂漫游,也同渔父泛仙舟。皆言洞里千株好,未胜庭前一树幽。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韦庄)

7.惜春长怕花开早,执著爱桃情不休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李咸用)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欧阳修)

8.人生易老天难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

探究发现

7. 根据上面所列的桃花意象类型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意象,看看在不同时代的作家笔下,这个意象是怎样传承的。

参考答案

1.本诗写诗人见桃花开无主,故人已逝,惟有寂寞相随,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哀愁。陆时雍认为,颜色红,代表情深;颜色浅,颇有雅趣,都很可爱,都能表现对桃花的欣赏,所以深浅俱佳。有的版本末句作“可爱深红爱浅红”,连用两个“爱”字,两个“红”字,皆有天然可爱之意,更能证明陆观点的正确。

2.作者见桃花盛开,树深藏鹿,清霭掩竹,碧峰挂泉,这种环境远离尘世,当是道士所居之地。无人可打听所访对象的踪迹,作者靠在松树上歇息,心中很是失望,当然是不遇(没遇到)了。

3.用珍宝字眼的诗句未必就有高贵气质,真正的大家风度是境界的阔大。“舞低杨柳楼心月,歌罢桃花扇底风。”这样放纵恣肆的歌舞当然是富贵之家的事。

4.略

5.(1)①在;②表修饰;③招待;④美丽。(2)①又像猿猴又像鸟儿,在花果之间穿行,只担心枝条脆嫩不经折。②自从我等去游玩之后,桃花下不数日就被众多的游人踩出一条小路来。

6.(1)通过以下细节的描写:呼朋呼友,携酒看花,攀折桃枝,坐在花丛中玩游戏,探叶窥果,还将桃花插入发角,落得一身花瓣。(2)陶渊明的桃花源并非实有的桃源胜境,而是借桃源暗指一种远离尘世的理想世界。作者提到它,是为了和自己游览的真正的桃花源作对比,说明桃花近在城边,大家应该都去体验并珍惜现实的桃花美景。

7. 示例:作为“世外桃源”象征的桃花,从陶渊明开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桃花源就是世外净土的象征。寻找桃花源,是他们遭受现世不如意后的自然反抗。

上一篇:作文细读间 下一篇: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