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回族建筑特征探究

时间:2022-02-13 01:43:26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探究

摘要我国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表现出大同小异的状况,其中的“小异”即“地方民族”特色。回族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本文将对陕西回族建筑的发展概况及其特征作以探讨和介绍。

关键词 陕西,回族,建筑特征.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B

Brief research of Shaanxi Hui nationality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Fan Tao

( Beijing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 Xi’an.710075)

Abstract: Over the Hui nationality in the economy, culture, religion,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showed be the same in essentials while differing in minor points situation. One of the " minor ", reflecting afeature ofLocal people. The Hui nationality building characteristics, mainly as performed in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mosque building, The Shaanxi Hui build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and introduced to This paper.

1回族清真寺建筑的发展变迁

回族是唐宋以来经由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波斯和阿拉伯等各族穆斯林和元代时由中亚地区大批东迁的穆斯林在中国发展而形成的。在早期回族与当地的汉族通婚后,分散居住在汉族地区,受汉族语言、文化和习俗等影响很深,但由于汇入的其他非穆斯林民族的成员也必须信教,所以回族的主要文化是伊斯兰文化,包括它的建筑文化。

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场所,作为礼拜的大殿、沐浴室和班克楼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清真寺建筑还包括讲经堂、师生宿舍和大厅。因为进行礼拜活动时必须面向麦加,所以大殿都是座西向东,而其他的建筑便分布在大殿前的两侧或周围。

就我国的清真寺建筑来说,其发展出现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大约从盛唐到元代,清真寺建筑大多用砖石砌筑,其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基本上都是伊斯兰模式;从明初至鸦片战争以前,清真寺建筑又转向木结构的殿堂型制,在大殿建筑中大量采用后窑殿并以无梁殿为其特点,唤礼塔亦趋于楼阁化或者消失,其他如色彩、雕饰、建筑小品等也都表现出浓重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传入,一些新建的清真寺为钢混结构,并出现了混合功能的楼层式型制。

2陕西回族清真寺建筑特征

根据史料和碑文记载,陕西在元代就已经有清真寺,明初敕建西安的化党巷清真寺。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到清中叶,仅仅在关中就有大小清真寺800多座。从西安、汉中、洋县、安康、镇安等地现存的一些清真寺来看,其型制已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仿而汉化了。

2.1平面格局

陕西清真寺都是由许多串连式四合院组成,偶有因地制宜的中心式。前者的大殿建筑在最后一层庭院中,大殿前和中轴线两侧是讲经堂、沐浴室和宿舍等。一般没有唤礼塔,而是由院中的楼阁作为其象征或演变为藏经楼。这些清真寺的大门位置由街道走向来决定,有的在正中,有的是侧门,有的反而在大殿的后侧由通道通到前院。中心式的布局则是在较大的院内修建大殿,其他建筑分别建在大院的周围,因而建筑布局和大门的开口各式各样。

在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内,为了不使全寺过于庙堂化,在建筑装饰中比较注重小品建筑的点缀,如碑亭、鱼池、假山、楼阁、石栏等。尤其是各种木石牌坊,虽然显得繁复,但却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显示尊贵。在四合院中还设置了山门、垂花门、过厅门、联墙门和月洞门等加以分隔和联系,使寺院显得曲折深远又丰富宏伟。

2.2窑窝

清真寺的大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按照寺院的规模有三、五、七、九间不同的开间,且明柱较少。较大的大殿一般由两座殿堂建成“勾连搭”,最后部分缩小为单间(后窑殿)。在窑殿的西墙正中开有教长领拜的窑龛,俗称“窑窝”。

2.3结构特征

中等规模清真寺大殿的前殿大多是梁枋外露,后窑殿则镶有天花板,较大规模的清真寺由于建筑档次较高,大殿上全是天花并有藻井,所有的大殿都铺有木地板,供礼拜时跪拜之用。陕西不同于西北一些清真寺大殿的是殿前极少卷棚,殿顶一般是歇山顶,平脊上不加装饰或采用琉璃筒瓦。由于大殿的进深较长,一般利用前殿的全开间满装格子门和窑殿两边的全部连窗采光。

2.4典型案例解析

就现在典型实例来看,西安市最早的两座清真寺便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大学习巷清真寺基本上是四合院型式。其三开间的正中大门是过庭,前面是牌楼形的栅门,紧接大门的门庭有一座藏经楼,两边开月洞门。大院中的两庭、碑亭、建有石坊的月台以及大殿,组合得十分和谐,清幽中见其庄严。

化觉巷大寺则是由系列院落组成的文庙式。该寺敕建于明初,在一条长约245米的东西轴线上布置了五进院落。第一进南北开门,东墙为照壁,院内原仅有高大的木牌坊一座,现建有南北接待厅。经由“五间楼”的二门进入第二进,布置有石牌坊和碑亭。第三进生活院落,正中是唤礼塔的象征—省心楼,两边是讲经堂、客厅、浴室和宿舍。砖雕联三门将三、四进隔开,第四进是全寺的主院落,两旁是宗教活动的大厅,院中是木结构牌楼型“凤凰亭”、碑亭、海棠鱼池,经由围绕凤凰亭的石雕栏杆直通月台。月台由五座石门的石栏围绕,台下两旁是砖雕照壁。宽大的月台上是巍峨的七开间大殿,体现了穆斯林尚“十”的宗教习俗。通过大殿台基下两侧的月洞门,是大殿后的小院,院内堆小丘,现建有望月亭。这座清真寺总体布局合理协调,建筑类型丰富,建筑装饰精湛,庭院处理得体,是我国回族清真寺中较为宏伟精致的一座。

3清真寺的建筑装饰特征

清真寺内严禁使用动物形象,常以花卉、叶藤或卷云等烘托出一段经文,或以阿拉伯几何图案以及中国传统的牡丹、松竹、果品、荷花、文房四宝等作为画面,来妆点各处的墙壁、门窗等。大殿内的天花、藻井以及窑殿的壁龛两旁,尤其注重彩绘装饰。在色彩上是尚白和尚绿的,一些较小清真寺的柱枋门窗或大殿中的天花板保持着木料原色而不加彩饰,若使用油漆,大多用淡棕色,从而形成一种淡雅清幽的色彩格调。

5结语

回族是一个既能保持民族优良传统又勇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凝聚,清真寺集中显示出回族建筑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陕西的回族建筑和它的使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着它的地方特色。随着时代的推进及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发展,陕西的回族建筑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高大峰.丁新建.曹鹏男.西安清真寺木牌楼结构特性分析. 天津大学学报. 2011, 44(6).

[2]马丽蓉."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回族研究.2008,(2).

[3]陶石.浅析西安清真大寺之中国回族伊斯兰教建筑特色.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1, 23(4)

[4]庾荣.当代都市清真寺现状分析——以西安、兰州、临夏为例. 青海社会科学. 2009, (1).

[5]唐建.孙毅超.伊斯兰教清真寺形制的中国化漂移——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为例.中外建筑.2010,(2)

[6]李慧.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建筑布局及特点. 中外社科论丛.2010,(2).

上一篇:我国电力单位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下一篇: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