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落实语文新课程教改

时间:2022-02-12 03:16:45

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落实语文新课程教改

摘 要: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切入点,探讨了语文教师人文、道德、业务、创新等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指出了语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人文道德 业务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传承优良文明,要为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石,必须具备内在的人文素养。

第一,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文化底蕴深浅是人文素养高低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懂得整个人类的文明史及文化精神。

第二,语文教师要有终极关爱精神。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大爱的人”,既要能理解宽容学生的错误行为,又要能赞赏激励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成长为有健全人格的人。

第三,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当是独特而鲜明的,使得学生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资源。用这种人格魅力,震撼感染学生。

第四,要有高贵的审美品位。

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及一切教学活动中,所传达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从而达到以美激智、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的目的。

第五,语文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悟精神。

二、道德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道德素养是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决定并制约其它素养的存在和发展方向。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能够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有着贫富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教师还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可以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新人的重任;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服和尊重。才能真正把新课程的本质目标实现。

三、业务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保障

语文教师厚实的业务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具备语文专业知识。

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内容,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才可能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驾驭自如,灵活运用,实施有效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要具备语文专业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教师自己必须具备这四种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上达到一定水平,既能给学生指导,也能给学生示范。常规的“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普通话),一定要符合要求。

三是要具备教育与心理学等知识。

掌握扎实的教育和心理学知识,语文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另外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与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新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多方面的爱好与才能,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多种语文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四、创新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灵魂

首先,要有较高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性软件,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为教学服务。

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开拓创造能力。

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也只有具备创新素养的语文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语文教学贯注着创造教育,语文教师要善于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相互交流并讨论各自的观点。

总之,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一定会最大化地开发学生潜能,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胡天泉《语文教师必备的四种素养》[J].《甘肃教育》,2007年,05期。

上一篇:不妨这样活着 下一篇:外资撤离究竟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