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2-11 08:39:23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高中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效课堂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随之而改变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传统的课堂就显得相对滞后,为了适应新课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我们不得不打破常规,另觅他途,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和魅力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的成绩高低,无论怎么说与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方法是脱不了干系的。尤其是目前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爆炸,势不可挡,教师更要拥有“长流水”,否则就不能以滋润接受不同信息的学生,更谈不上滋养他们健康学习成长了。所以,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有“灵活善变”的能力,更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谦逊的素质和骄傲的气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应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言行举止优雅而稳重,大方而得体,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也要勤于钻研业务,明确新课程是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把握好教材,理解必修本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本的选择性和发展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活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既省时省力又高效。所以,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语文课堂成功的关键。那么,语文课堂必须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参与的“多言堂”,学生参与了课堂,就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在学《雷雨》时,鲁侍萍与周朴园对话一段,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去表演,学生很感兴趣,真情投入,下面学生洗耳恭听,掌声雷动。在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把握剧中人物性格特点的目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灵活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挣脱束缚,放开手脚,通过质疑,打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把所思所疑说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感觉在课堂上真正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对课堂充满兴趣,善于发问,而且使老师容易掌握学生对课文内容或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领略情节的曲折离奇,品位语言的优美富赡,惊叹文章的发人深省,令人警醒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殿堂,切实感受到语文课堂是一个锻造人才的大熔炉,使他们由里而外,内外兼修。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懂得求知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学习即自我提升。当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起来的时候,他们便可以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这样就不愁课堂注入不了“活水清源”。

三、恰当设疑,得当引导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问题的提出,才有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新。所以,老师恰当设疑,是一种水平,对学生也是一种适当的引导。因此,语文课堂应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胃口吊足,使学生欲知不能,欲罢不忍。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向学生明确:本课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在文中也处处点明“火”和“雪”,那么文中究竟有哪些关于“火”和“雪”的具体描写?林教头和陆虞侯之间展开了哪些“水火不容”的争斗?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以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初步的阅读探究,看哪一组回答得既准确又迅速。问题一经抛出,立刻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为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那么,教师就必须精心策划,组织好课堂,用心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语文课堂也是学生大显身手的地方,有时上课遇上黑板没有擦,我就让学生以“今天上课黑板没有擦”为开头,开始口头作文。遇上作文没有做完的同学,我就让他以此为演讲话题,做下一次上课的演讲。总之,语文课堂上我会不失时机地发挥大语文的优势,体现它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特点。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满堂灌”中解放出来,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需要教师思路清、步子大,充分备学生,备教材,设置难易适中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把学生导入轨道。因为课堂上落实好了,课下才能练好;课堂上老师的引导适宜了,课下才能高效。“根深才能叶茂”,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方法总结,学习就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练兵场,一切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兴趣的培养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与课堂不无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应倍加重视课堂的引导和方法,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方法的单一化,用心探索总结新课标下的高效语文课堂。

上一篇:文言文人物传记的阅读 下一篇:搭建初高中学习衔接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