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时间:2022-02-11 06:11:12

高师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作为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胜任中学教师工作,当前高师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应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问题,目的是为高师教育改革,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中学师资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阅读国内外有关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36篇、著作8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2)调查访问法

面访、我国体育、教育科研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科研人员、研究生、部分中学的领导、教师等22人,学习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及经验。

(3)问卷调查法

将编制好的调查问卷发往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20所中学,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将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与分析

(1)对能力的认识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

(2)高师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根据我们在中学的实际调查,和已毕业的高师学生的切身体会,87%的老师认为,高师学生应具备以下七种能力才能胜任中学的工作。

逻辑思维能力。高师学生在学习哲学、历史、语言学、逻辑学、文学、计算机、数理逻辑及有关专业时,要注意从多方面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归纳与演绎等基本思维能力,做到概念准确、观点正确、选材精当、条理清晰、推理严谨、论述透辟。

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两者紧密相连,互为因果。没有思想紊乱、语无伦次而能教好功课的老师。高师院校要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加强训练,逐步做到:论事说理,头头是道,振振有词;叙事状物,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书写文字规范美观,标点正确。

独立的组织、管理能力。一是指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使用教具、作业讲评、成绩考核、实验操作、课外辅导等方面的能力技巧。二是指了解学生、个别谈话、培训骨干、建立集体、安排活动、进行家访、制订计划、做好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青少年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阶段,既有年龄特征,又有个性差异。高师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作为改进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

文艺科普作品的鉴赏能力。高师学生应比一般大学生有更多的美学修养,具有基本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操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初步能力。因为中学生喜爱的童话、寓言、小说、诗歌、科普作品、电影、电视、音乐、绘画、舞蹈、美工、摄影、雕塑等,所以高师学生应有广泛的爱好、兴趣与初步鉴赏能力,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以利于更好地教书育人。

体育活动的自我锻炼、评价、组织及观赏能力。健康的身体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而健康的身体是靠持之以恒的科学锻炼获得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应有健康的身体,还能运用已掌握的体育技能和知识,科学地、自觉地锻炼身体,并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质状况作了正确的评价,以便调整和改进练习方法和运动量,提高锻炼水平,增进身体健康。不但自己锻炼,还能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参加观赏各种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健康水平。

对高科技教学手段的掌握与使用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高师毕业生,掌握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已成为一种必备的能力。不掌握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就是新时代的“文盲”。

(3)高师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做的不够。在我们与专家、学者以及中学的教师接触、座谈的过程中,他们共同的感觉是:当前高师教育中,学生们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方法,学生没有自学的能力。毕业参加工作后,就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怎样学习。国外一些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果我们今天满足于使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而忽视对他们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那将是历史性的失误。“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可将终生受用”,这就是能力的意义之所在。

对高师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不够。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由于中学工作忙,82.5%的教师已中断了体育锻炼,党政军民学有的老师由于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差,看到有的班级体育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利。还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体育能力差,没有一技之长,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只能当观众,干着急上不了场,看到学生对那些教师投去羡慕的眼光,自己也深感惭愧,心想,如果大学时好好学习体育,掌握一技之长,现在也不至于这样啊!

(4)高师院校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传统的课程结构是过分强调“专”,知识面比较窄。在科学技术向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今天,这种课程结构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削减专业课,增加选修课,加深文理综合与渗透,及时反映学习科学理论上的新成就与新问题。

学生的能力与他们的知识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宽厚扎实,视野就比较开阔,就能居高临下的看问题,从而不断吸收新的科学理论成果来丰富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就能提出比一般人高的见解。相反,如果知识面窄,底子薄,对与专业关系间接的学科知识了解不够或毫无了解,即使他的专业知识学的再好,也只能在窄小的天地思考问题。结果是视野狭隘、适应性差,一般只能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搞好工作,不可能有太大的创造性。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发现法、讨论法。发现法的步骤是:一是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问题情境,引起思维,明确发现目标;二是提出解决问题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三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提供发现的依据;四是组织学生审查资料,从中得出结论;最后一步是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验证和修正结论,解决问题。

问题讨论法是前苏联教学法专家达尼格夫等人提出的,问题讨论法的运用与发现法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情境;二是指出已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提供解决问题的必须的知识、材料和思路;三是指导学生去研究、讨论;四是做出结论。达尼格夫认为,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报性”的,“图例说明式”的,不能启发学生思维,采用问题讨论法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所谓动手能力,就是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学习是为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动手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观察、思维、记忆、想像等心理品质。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对问题理解的不深,因而会促使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实践活动包括:实验、教育实习、科研、设计、演讲、摄影、绘画、书法、朗诵、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大学生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中,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没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解为准绳,就不会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讨论与分析,使我们对高师院校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1)结论。高师院校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还有不足,主要是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上做的不够,只是“授鱼”而不是“教渔”。

高师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上应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在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发现法、讨论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2)建议。提高高师院校领导对学生能力培养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可行措施,提出具体要求;提高高师院校广大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钻研,探索学生能力培养的新路子,达到新水平,做出新贡献;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把学生能力培养的思想贯穿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始终,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德育要加强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