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

时间:2022-02-10 05:04:25

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

【摘 要】针对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问题,介绍了电力系统运行与需求侧管理应用,主要有DSM是系统备用的基础、DSM作为事故备用和DSM与削峰、错峰应用,探讨了从系统运行角度评价DSM的主要标准问题,指出了DSM作为系统运行常规手段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缺乏开展DSM的有效机制、没有合适的DSM资金来源和成本回收机制和技术上的困难。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角度;侧管理应用;DSM

引言

需求侧管理(DSM),是通过计划、监视、控制用户的用电,使用户的用电模式和用电水平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主要可分为间接的用户侧管理和直接的用户侧管理2类。间接用户侧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手段来推动节能节电工作,间接地减少用户侧电力和电能的需求和消耗。直接用户侧管理是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和其他负荷管理措施。因此可以讲,DSM主要是指通过用户侧管理实现限峰、削峰或移峰填谷,而考虑到目前可预见的未来几年缺电的形势,运行部门更希望将DSM作为一种常用的调节手段,来满足系统的许多运行状态,达到系统备用、系统控制的目的。

1、电力系统运行与需求侧管理应用

从运行角度讲,需求侧管理的某些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电网运行的手段,如作为系统备用、作为错峰/避峰、作为系统紧急减负荷等。这些应用对DSM的要求是不同的。

1.1 DSM是系统备用的基础

(1)作为系统响应性的备用

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可以是波动周期在秒级的随机波动。常规情况下,这类波动主要由发电侧的一次调频功能来平衡。如果想通过对负荷侧的即时调节来平衡,DSM的响应时间必须与发电机一次调频系统的响应时间相当。

(2)作为系统运行的备用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般来说,系统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超过当前负荷的运行备用容量,备用容量的大小与系统的负荷水平和装机状况有关。旋转备用的响应时间应在10min:以内,因此只有那些在调度员控制下,在10min以内就可以达到负荷控制目标的DSM才可以作为运行备用。

1.2 DSM作为事故备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各环节紧密关联的复杂系统,各种不可预测的紧急状况经常发生,主要有:系统突然失去部分发电出力时的发电容量短缺;输电设备故障造成局部输变电容量不足和过载;无功或电压不足;互联系统中需要对外事故支援。在发生以上紧急情况下,运行部门除了采用调整余机组出力和电网接线方式的常规措施外,还可考通过DSM来削减本系统内有功/无功出力来迅速缓解紧急状况。如果采用DSM作为系统事故备用的手段,就必须要考虑和解决有关的经济、技术问题:第一,与一定数量的用户签定“可中断合同”,确定可中断电价;第二,启动DSM用于缓减紧急状况的先后顺序;第三,启动DSM所需要的时间;第四,确定用于事故支援的DSM对象、容量及条件。

1.3 DSM与削峰/错峰应用

DSM作为经济性削峰/错峰措施时,由于其使时机和时段的不同,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主要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第一,压减年度或季节性高峰负荷水平,从而推迟或削减新的投资(发电或输配电);第二,压减周或日高峰负荷从而避免使用或采购价电;第三,调整日负荷曲线的形状,以适应受约束的可调容量。显然可见,削峰、错峰手段不但可使电网和发电公司获得明显效益,用户也可以避开高峰时用电从而避免高峰电价的支出。有研究报告表明,在美国需求侧管理相目的平均移峰成本约为30美元/kw,而其发电的资成本高达500美元/kw以上。但要将DSM用于削峰/错峰,必须事先明确或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如果DSM是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必须确定合同的主体,即明确谁和用户在签定合同;第二,什么情况下(经济指标)运行部门可以启动DSM来执行削峰、错峰;第三,如何保证运行部门得到准确和足够的DSM执行削峰、错峰信息;第四,事后的检查、验证及分析。

2、从系统运行角度评价DSM的主要标准

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来评价DSM和从经济角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概括起来讲,需要从考察DSM的作用。当DSM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时,一般要求被控用户不能覆盖DSM的指令以确保可控;如果将DSM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常用手段,必须保证DSM随时可用,并保证具备一定数量的可控负荷;运行人员可直接监视参与DSM的负荷的实际情况;即时性指标主要包括2个意思:①启动DSM是否要提前通知;②提前多少时间。现实情况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提前通知时间不同,经济损失也是不同的,某些企业在遭受无防备的断电时损失巨大。一般可分为“瞬时停电”、“提前10min通知停电”、“提前30min(60min)通知停电”等。

3、将DSM作为系统运行常规手段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3.1 缺乏开展DSM的有效机制

在目前的电费计算机制下,供电公司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用户节约用电和提高能源效率。因为供电公司的收入与售电量直接相关,售电量越多,收入越高。而DSM一般在减少用户高峰负荷的同时,也往往会促使用户节约用电,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供电公司的收入。对电力用户而言,在目前的电价机制下,也缺少参与DSM项目特别是对电力系统运行最有意义的“可中断供电”项目的积极性。目前推出的峰谷电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户将部分负荷“移峰填谷”,但由于缺乏“可中断电价”机制,用户很难接受将其置于电力运行部门直接控制的DSM系统之内。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对由于采用DSM措施而减少的销售收入的用户应给经济补偿。

3.2 没有合适的DSM资金来源和成本回收机制

即使我国电力行业在经过2002年大规模的重组和厂网分开改革后,仍然没有形成输配电的电价机制,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有效的DSM(系统资金来源及合理的成本回收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为推动DSM,必须建立某种投资收益机制,使投资成本通过某种形式(如电价附加的形式)回收并获得必要利润。

3.3 技术上的困难

由以上讨论可知,要使DSM作为电力系统一种常用的运行手段,被DSM控制的负荷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特性,并达到必要的技术标准。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DSM系统在技术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以上各项标准。

4、结论

从经济角度讲,DSM可以优化输配电网的潮流分布,以调整和减少电力系统容量和电量需求,从而减少或推迟对发电机组和输配电网系统的投资。随着技术和认识上的进步,也开始尝试将DSM作为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规的运行手段,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如果DSM的响应速度能达到一定的水平,DSM也可以作为运行备用和事故备用。但是DSM要作为常规的系统运行手段,还存在经济、技术和机制上的一些障碍,需要认真解决。

上一篇: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智能通信节点的设计 下一篇: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