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02-10 06:54:53

浅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文章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存在城市发展基础薄弱、总体规划滞后、城中村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应采取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模式等六项发展对策,以期为吉林省西部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吉林省西部地处平原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着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的独特性。目前,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向文明、高效、健康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方向转变,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代表着未来城市理想的发展模式。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1 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现状

1.1 城市发展基础薄弱

城市化率是衡量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指标。吉林省西部地区城市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市数量严重不足,城市密度也很低,城市规模普遍偏小;城市中简陋平房普遍存在,旧城区居住环境较差,城市居住区用地得不到合理改造。市区道路简陋、照明缺乏;排水系统不完善,交通混乱,而且人流集散地缺少必要的停车场。

1.2 城市生活质量低下

由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受地域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差,不适应城市外向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规模小,人均收入水平低;零散的小工业企业排水设施不完善,工业污水对潜层地下水污染是极为严重,尤其对平房区居民影响较大;而且城市公共绿化活动空间不足。

1.3 城市总体规划落后

由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农经济思想和计划经济制约,没有现代化、适度超前及功能布局合理化的城市总体规划。习惯于小打小闹的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小农思想搞城市建设,缺乏市场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和城市经营观念。对城市功能定位往往局限于小范围的交通枢纽、政治中心或农牧业生产基地,限制了房地产、现代商贸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延伸。

1.4 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滞后

在城市建设与改造模式中,改造用地大多以政府和开发商协议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政府出让土地,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出售,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带来利润。但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往往拿到土地之后推迟开发,或者继续转让,甚至过度开发土地导致违法行为,不能实行合理有效的土地开发利用,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社会、人口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5 城市开发理念和整体协调发展观缺乏

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不能满足生态城市的要求,公用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不能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道路宽窄不一,公共用地匮乏,缺少停车场等必要场地。没有在满足城市各类功能的前提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建设;没有在合理利用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注意搞好城市各种污染源的防治;缺乏居住环境内部的生活绿化空间。

1.6 城中村问题依然严重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中依然存在许多私人平房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房区,这些房区房屋拥挤,房屋产权分散,居住环境较差,违章建筑现象普遍,道路狭窄,多数街区无法驶入机动车,治安、卫生、消防等问题突出。虽然棚户区改造和生活保障房建设解决了一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但中低收入阶层的租房和无房等现象仍然严重。

2 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2.1 合理规划,正确定位

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水平、高起点的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将追求现代化城市作为首要任务,突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问题。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以人为本”,体现现代化人居环境要求,注重文化、环境、生态和健康。重点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基础性、超前性、先导性,适当超前于城市经济发展;重点做好城市供水、供气、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为城市开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

2.2 突出城市特色,优化空间布局

合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突出其民族、历史、地域等特色,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城市规划应创造自己的城市环境特色,创造一个以绿化空间为主、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建筑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扩大经济腹地,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科学定性和合理分工。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步伐,解决城中村现象。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与发展,保护城市的运作空间,慎重选择最优开发模式和开发取向,促进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2.3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建设

因吉林省西部地处平原,常年多风沙少雨,自然和地理环境独特,加之人为因素破坏,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应采取建设、治理与保护三者并进的手段,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污染是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任务,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严格控制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工业项目,优先发展绿色工业,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对城区的污染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2.4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人地协调发展模式的城市化,着重协调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追求的是城市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相互协调,实现城市整体上的良性生态循环,吉林省西部必须要走一条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加快实现土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合理利用水、风资源,打破地区界限,促进区域内、省内、省际资源优势互补。

2.5 创新融资方法,推进城市建设

结合吉林省西部实际情况,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投入新区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筹资手段市场化、偿还机制良性化、管理方式集约化,全面开放建设投资市场,广泛吸引社会和国内外资金,特别是民间投资。加大城市宣传力度,吸引内外客商参与到城市的开发建设中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2.6 完善城市规划制度,提高城建管理水平

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坚持法治,防止人治,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而违反规划,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的权威性。规范城市建设市场,提高工程质量,加强建筑市场综合治理。抓好工程招投标,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规范化操作。加强监管,强化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保证安全、优质、文明施工。对综合开发、物业管理和配套建设做得好的开发企业,采取优先规划用地、减少配套费、给予奖励等优惠。

总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吉林省西部城市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城市建设管理在规划管控上,要有良好的预见性,要预测到经济发展趋势,要有有效的调节方法和措施;实施高效的管控和建设,城市才会成为布局良好、功效齐全、生态良好的生活区域。才能切实带动人和自然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朱坚真.中国西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经济研究参考,2003,86:28-32.

[2]许振文,张志.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44-48.

作者简介:刘国明(1972-),男,吉林镇赉人,助理工程师,工作单位:吉林省镇赉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上一篇:城市道路大修橡胶沥青施工方案探讨 下一篇: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