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时间:2022-02-10 02:31:52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川汇区农林局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当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我区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促进“三农”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流转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周口市川汇共辖8个乡(办),68个行政村,462个村民组;农户数3.27万户,农业人口13.18万人,耕地面积9.84万亩,劳动力70231人;川汇区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5087亩,其中:转包8775亩,互换800亩,出租5462亩,其他形式50亩。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2643户,签订耕地流转合同共618份,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共3462亩。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去向,主要有流转入农户,流转入专业合作社,流转入企业,流转入其他主体。

各项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全区农业干群的积极性,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从种植到养殖,已经渗透各个行业,效果十分突出。家庭承包耕地的流转去向主要有:流转入农户4525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3526亩,其中,周口市川汇区佰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周口市川汇区官坡行政村,成立于2008年11月,有社员60人,成员出资总额240万元,种植户80户,技术员10人,生产基地40亩,食用菌种植是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通过食用菌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生产规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的贡献。流转入企业6036亩;其中大用集团在城北办事处邵寨行政村占地120亩,建高标准大型养殖小区,年出栏300万只商品鸡,年获利500万元。流转入其他主体1000亩。其中,商水县农民卢伯林,在城北办事处后石店承包100亩,建40个大棚,每个占地2亩,年获利50万元。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推广,土地成为了制约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

1.农民自发流转多,行为不规范

其产生的主要问题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引发的潜在矛盾。主要表现在:

1.1农民自发流转不签订书面流转合同。调查发现,目前川汇区的自发流转的只是口头协议,书面合同的签订仅占流转总面积的2.2%。大多数的口头协议只是规定的价格和期限,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容易发生纠纷且难以解决。

1.2农户自发流转不报发包方同意或备案,违反了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不利于农村土地管理部门的规范管理。

1.3部分农户为逃避应尽的义务而不签订书面流转合 同。如有的农户已全家外出务工或经商,他们只依法享受权利,却不承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公益事业建设的义务,造成村集体成员间的不平等。

2.土地流转的管理难以规范,有部分农户瞒报或不报流转情况,给土地管理部门造成漏洞

3.土地流转范围较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流转形式单一

川汇区的流转目前还没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不能很好的适应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还没有出现以土地入股建立合作社或土地生产合作社。

4.有部分劳动力外出,土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

劳动力的转移使土地效益降低,主要是家庭主要劳力外出无法进行机械化耕种,产出率低、效益低。

三、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1.乡级土地流转机构未建立,区级主管部门无法发挥很好的作用

2.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3.社会化服务增加、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等多个因素使很多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但又不愿意加大对土地的投入

4.川汇区地处中心城区,随着务工收入等其他行业收入的增加,第一产业收入呈递减趋势

但是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然使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即使撂荒、粗放经营也不愿进行流转。多数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仍然严重,满足与土地经营的现状。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因此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土地流转存在顾虑。

5.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流转信息不畅通,农民对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鼓励机制缺乏。乡、办、村组织怕承担风险,引导和服务不到位,乡、办农经管理体系不顺,职责不明,队伍不稳,疏于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

四、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最近几年,从土地流转发展的实践来看,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1.坚持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三权分离的原则。即在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使用权三权分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只有明确了土地承包权对农民的法律意义,才能切实保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二是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社会保障,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依法签订合同,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不论采取那种流转方式,都应尊重农民的选择和意愿。土地流转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坚持有偿流转。三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对流转后的土地用途要给予产业发展方向上的引导,尽量符合本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的要求,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总之,必须使流转的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和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强化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引导,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推进流转的规范化,提高流转质量。一是明确管理职能。区、乡农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工作规程,使之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二是完善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阶段,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缺乏调整的法律依据。政府要制定、完善和出台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性文件和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使基层在实际操作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尽可能避免土地流转纠纷发生。三是培育流转市场。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制度,以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为标准,在充分考虑土地级差、质差、地区价差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类型农地流转的指导性价格,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地流转提供法律咨询、政策宣传、信息、流转合同签证以及流转纠纷调解等。四是创新流转方式。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的流转方式。如通过置换,建新型农村社区,把村社废弃的厂房以及农民废弃的宅基地在复耕的基础上,按同等面积置换到乡镇周边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五是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业保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社保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进一步加快乡镇的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合理转移,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3.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

指导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依法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外土地流转信息,将土地流转给有资质、讲信誉的业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4.政策扶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企业、城镇业主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信贷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一大因素,金融部门本着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为出发点,通过科学论证,对有效益的农业开发项目,允许业主用租赁的土地上的附作物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三是税收扶持政策。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在税收上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优惠政策。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教学改... 下一篇:不同包装对豆沙馅料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