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涨价:压缩行业利润

时间:2022-02-09 06:42:47

生产要素涨价:压缩行业利润

2008年,部分生产要素价格将持续上涨,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内需求旺盛和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各个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势明显加快。对纺织业而言,这也是一种行业性的影响。

原料涨价企业难以承受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的严峻复杂形势,CPI指数不断上涨。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新一轮统计数据,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8.0%(3月份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

在这样的局面下,受市场供需变化及相关宏观环境影响,与行业生产相关的要素成本如原料、能源、劳动力等都将有所增加。其中,还有预测认为,在今年持续推高的通胀压力之下,纺织原料价格还将可能出现让人始料不及的大幅上涨。与人工、水电等其他成本相比,纺织原料在纺织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例如原料在纱类产品的成本占7成,在布类产品的成本占8成,而服装成本中原料所占比例一般也达到6成。因此,纺织原料价格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调查中发现,供电紧张一直是广东地区的普遍现象,所调查的产业集群无一例外,尤其雪灾之后更加严重。政府要求企业错峰用电,纺织企业只能每周“开三停四”、“开四停三”,甚至只能开工一两天。开平市政府投资1000万发电,多数大企业自备发电设备。广州市市电平均每度0.60元,广州丝绸印染厂自己发电为2.00元,大大提高了用电成本。

广东中山小榄镇统计,2007年内,与石油相关的化纤原材料涨价30%,棉纱等原材料涨价也近10%,辅料涨价3%~5%不等,包装材料涨价达20%以上:开平地区煤价上涨60%;深圳印染厂蒸气统一供给后成本增加50%,广州地区增加70%。

成本增加无法向下传递

国内CPI指数节节上涨,然而纺织品价格指数无法同步提高,实际上纺织企业的利润是在相对减少的。有分析认为,与纺织原料价格走高的趋势共存的是,纺织品的价格一直疲软。在我国CPI自去年以来不断走高的背景下,纺织品价格无法走强,如今年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但衣着类价格却同比下降1.9%。在上游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而对下游议价能力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纺织类企业今年的增长难度很大。

据调查,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原辅料价格波动,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风险。成本的不断提高不能同步传递转嫁给下游,使得企业生产压力加大,难以为继。同时,由于成品油价格提升,物流费用也不断提高,福建长乐市有关部门计算该市一年内物流费用已经上升了100~200元/吨,这也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物流需求较大的纱、丝等产业影响更大。

福建泉州市一家童装企业表示,该企业在2007年度各项成本已经上涨了20%,200B年的成本压力肯定更大。而晋江市仅在今年开春以来,其每件西裤的成本就比去年增加了3元。同时,这些企业也都认为2008年纺织行业劳动力价格将加速上升,但是产品价格却很难同步上升。

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产能结构性过剩制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使得企业无法将成本压力转嫁传递给下游产品,甚至有个别品类产品出现了原料和产品的价格走势倒挂现象,这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削弱其盈利空间。

上一篇: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的刚性制约 下一篇:节能减排:提高认识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