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时间:2022-02-09 04:13:41

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隧道作为公路的咽喉,尤其是在偏远地山区公路建设中,由于客观地形条件,在保证汽车行驶需要的根本上,修建隧道进而缩短公路里程的路线设计方案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但隧道的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弊端,建设中出现的弊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而营运时发现的弊端也极大的减少了隧道的使用寿命。文章对公路隧道常见的病害以及处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保障国民经济财产与人身安全。

关键词:公路隧道;常见病害;治理

1 公路隧道常见病害及形成的因素

1.1 公路隧道水害

隧道常见的病害中,水害是隧道结构中最常见的损坏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多由挖掘隧道时改变了土质层中原有岩层的受力情况以及水的流向。再有就是衬砌施工时质量不达标,导致表面的裂缝和孔隙增多,或者是结构的受力不匀,以及隧道建设施工时对伸缩缝以及施工缝并没有做完善的防水处理,这些都是施工时造成的病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排水设施老旧、堵塞也会使得水害发生。水害发生会使得周围的水流向隧道内部,其主要表现为拱顶以及拱脚和墙两侧局部渗水,再有就是路面积水和翻浆等,使得整个隧道被地下水包围。而在严寒的冬天甚至会将水害发展成冻害,表面土体膨胀以及剥落等,最终导致隧道衬砌的承载力不足,导致使用功能下降。

1.2 公路隧道路面病害

公路隧道路面的病害,例如开裂、翻浆以及沉降等问题,通常都是由于施工时质量不到表所导致的。隧道路面病害不单单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功能,还对行车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仰拱作为影响路面的直接因素,在施工时,如若强度不达标,就会导致路面开裂以及翻浆和沉降等问题;再有砼板预留的施工缝与衬砌的施工缝无法完美衔接,都容易引发路面病害的发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甚至会导致路面开裂以及翻浆等问题,会严重的阻碍交通的运输。

1.3 公路隧道衬砌病害

公路隧道的衬砌工程,可以说是其工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的作用体现在承载公路隧道周围的土质层压力,防治围岩的坍塌。导致衬砌病害的主要原因多为围岩压力过大引起的。由于围岩的松弛无法承载自身重量,进而造成垂直作用于衬砌上的压力。若公路隧道陈其厚度以及强度不足,就会使得公路隧道产生纵向或者横向的裂缝。而在施工过程中,挖掘不当以及施工工艺不达标等原因也是导致衬砌病害发生的因素,尤其是衬砌背后存在空洞这种严重的问题,会导致隧道与围岩的粘接力不足,从而引起受力不均匀,导致衬砌开裂,严重的会导致隧道结构坍塌,造成无法挽回的安全事故。

1.4 公路隧道滑坡病害

在公路隧道建设时,经常会因为客观因素不得不选在滑坡地势修建公路隧道,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挖掘深路堑对滑坡地势大面积的干扰,建设隧道时会直接穿过滑坡地势。而当公路隧道处于滑坡地势中的时候,通常会随着隧道整体的位移的动向,呈现为隧道整体外移,纵向弯曲,甚至会导致边墙错位以及抬升和横裂的病害发生。而个别情况,公路隧道处于滑坡地势附近,会使得隧道衬砌破裂,经常出现在拱部和边墙上。

1.5 路口段和浅埋段发生偏压

公路隧道的路口和浅埋地段发生偏压的病害通常都是由于施工时没有仔细的观看设计图纸,再有就是没有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地勘资料进行比对,进而导致偏压的情况发生。而偏压的病害主要体现在拱体一侧下沉或路面车辙等情况,进而导致交通的阻碍。

2 公路隧道病害的治理措施

2.1 公路隧道水害治理

根据上文所述的公路隧道病害,我们不难发现,水害可以说是其他隧道病害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水害的治理也就是对隧道病害治理的根本所在。水害的治理措施,需要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势以及客观因素,有针对性的治理,利用堵、截以及疏通对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处理。例如,在针对施工缝隙以及砼板裂缝的渗水,就需要使用堵来解决,具体需要先将缝隙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后,利用混凝土注浆,若注浆后仍存在渗水的情况,就需要开凿排水槽进行排水。而针对大面积的渗水情况,必须从衬砌的背后从低处向高处注浆,但不能使用混凝土作为注浆材料,需要使用特别细的水泥或者是环氧树脂的化学浆液进行注浆。总的来说,水害的处理需要因地施为,不可乱用注浆材料,以免耽工误时。

2.2 路面问题治理

仰拱的强度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情况,通常路面的病害无非就是沉降以及开裂和严重的翻浆。针对这些问题,都需要从仰拱上下手。在施工时,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并核对施工现场情况,使得砼板缝隙和衬砌缝隙完美对接,还有预留的施工缝,需要特别注明,不可因繁琐,私自取消需要预留的施工缝,简单来说就是,严格遵守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施工质量。

2.3 衬砌问题治理

在公路隧道中衬砌病害的治理措施,可以说拥有很多种,例如晨衬砌支护措施,该措施是在公路隧道产生病害的位置设置锚杆,使得已经发生病害所产生的裂缝与周围已经加固的围岩层形成一个主题,进而加强整体的承载力度;还有就是补强措施,补强措施可以说是针对混凝土开裂的病害最有效的办法,具体方法是在原有的混凝土表层上,在浇注一层新的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与原来的混凝同承载压力。而这种方法绝不是1+1的问题,其提高的承载力度大的惊人,效果好的同时,对于治理的资金投入也相应减少,但存在的问题是施工期间隧道的交通运输会有一定的阻碍。而还有一种与补强措施较为相近的方法,为衬套措施,只不过衬套措施是将混凝土浇筑到衬砌的内表面,该处理措施在提高承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内部防水效果大幅度提高。

2.4 滑坡及路口段和浅埋段等问题治理

对于公路隧道滑坡和浅埋段的问题,可以说是除却隧道水害以外时有常发生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数都为在施工时,质量管理不严谨所导致的。针对这一现象,在公路隧道施工时可以说时有发生。想要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必须确立一套有效的并完整的施工管理措施规章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还需要配备相关的监督人员,针对施工人员施工的质量实施监督,进而使得工程质量达标;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认知上,有针对性的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都是有效的措施;当然,还有将设计图纸与地勘资料对现场地质相对比,在发现情况不吻合的时候,必须及时上报,万万不可野蛮作业;而最重要的就是图纸设计的专业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如滑坡、溶洞等地质上开凿隧道,尽最大可能在使得注入资金不超过预算的情况下,改变道路。

3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看出公路隧道在施工和日后的营运中都会出现如渗水以及衬砌和路面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想要处理这些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应的防治技术,有效的降低各种病害的发生几率,造福国民,减少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张智鹏.公路隧道病害检测及安全性评估[J].门窗,2014(7).

[2]罗享俊,刘黎,周绍文.公路隧道常见病害的成因与处治[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1).

[3]连朝晖.论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难题及完善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4).

上一篇:蔬东坡:给生鲜行业O2O解决痛点 下一篇:电厂信息化网络建设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