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美德 培养高尚道德

时间:2022-02-09 12:41:57

渗透传统美德 培养高尚道德

摘 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渗透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传统美德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80-0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渗透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1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历史知识掌握的不多;现今的社会、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存在自负、逆反等心理;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中小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走极端,在德育工作中,将传统美德中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厚德载物等优秀品德引领学生,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方法,并让他们得到做“人”的乐趣,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人民的情感,强调在家庭、学校及日常生活中积累道德行为,加强自我修养。因此,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德育中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不仅使家庭和乐融融,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维护社会秩序、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有重大意义。

2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的方法

2.1 历史故事法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运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如立志、苦学、勤劳、公正、坚毅、尊长、诚信、友爱、创新等方面的历史典故,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加强人格魅力培养,大力弘扬传统美德。

2.2 文献参考法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历史文献时,应引导他们理解文献中蕴含传统美德的篇章。例如讲述《论语》、《孟子》时,针对里面的名言警句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让他们将学习到的美德应用到生活中,促进学生个人品德积极发展。

2.3 实践教育法

在现实社会中,教师要随时利用实际生活中可以弘扬传统美德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讲述见义勇为例子让学生更深入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启示学生磨砺坚强意志,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增强责任意识,做“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使学校环境中的各种教育因素对学生心理整体、协调地发生作用,不应仅仅零星地挖掘和研究单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并夸大其作用。学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要和新课程中的“以德为本”的目标相一致。

(2)适应性原则。对于学生来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考虑其心理特征,适应其心理发展需要,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因人施教。

(3)主体性原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环境育人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主体性教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性达到最饱满程度。

(4)情感性原则。情感智力往往决定着每个学生的心理愉悦性。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非认知因素,有助于形成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了这种交流、理解与沟通,学生往往会在无形中去学习他人的审美思维方式、情感体验方式及对事物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比较容易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美德。

4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4.1 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发挥着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学校要利用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教学内容营造校园文化,如结合学校周边的地理、历史、人文信息,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班团活动,在校园悬挂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营造有浓郁地方历史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4.2 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中小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中小学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至关重要,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关心别人,在集体生活中谦让、自律、自爱、自强;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团结互助中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

4.3 中华传统美德促进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内化美德精髓。如学校举办与时俱进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清明扫墓、参与本校教师组织的“草根”教育、考察汽车城等,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可针对生活中的某些道德现象,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并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师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因此,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更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使它不断发杨光大,促进中小学校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凤权,田刚.对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2).

[2] 张茵.关于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2004(1).

[3] 沙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丰富学校德育内涵[J].科教前沿,2009,5:209.

上一篇:教学节奏与“小块分割”控制的理论基础① 下一篇: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