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①

时间:2022-05-22 10:25:22

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①

摘 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该理论课的重要补充。通过加强实验环节教育,进而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90-0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产业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类专业是老牌专业,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特色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这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我国大学生人均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概念多、涉及面广。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工件的检验、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及检测、齿轮及尺寸链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比重[2,3]。

随着新形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其动手能力。如何根据形式变化,主动调整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分析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及方法。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 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课时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公差配合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从而能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并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保证企业生产的需要[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选择方法、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最后进行产品合格性判定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巩固有关理论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验安排在有关章节讲授之后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课时。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共安排若干个实验,包括轴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螺纹参数的测量、齿轮参数的测量和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有2个小时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之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2个同学一组,共同操作1台仪器。首先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授课(包含仪器操作演示)15min~30min左右,后续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并进行测量。学生在实验中,应亲自动手操作,记录原始数据,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同时,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合理增加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在实验课设置中,首先保证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规程。在此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最终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其次,加大工程综合实训力度。具体如下: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汇出图纸,确定零件公差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设备,加工出零件;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判断零件的合格性。通过上述流程,使学生掌握零件从设计、制造到检验的一体化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3 结语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特点,本文分析了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与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合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对互换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晓东.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李柱,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景晖,等.基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螺纹测量实验教学改革[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341~343.

上一篇:渗透传统美德 培养高尚道德 下一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层次性教学的操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