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级会计实务》中资产计价与减值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2-08 09:12:59

对《高级会计实务》中资产计价与减值的分析研究

摘要: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对新会计政策的全面领会.是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本条件。会计政策再好,若没有会计人员的正确理解与实施,也是不能起到它应有作用。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定义、确认、计量及计价的问题,并对《高级会计实务》中的资产计价与减值做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高级会计实务》;资产计价与减值;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356-01

引言: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对新会计政策的全面领会。是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基本条件。会计政策再好,若没方会计人员的正确理解与实施,也是不能起到它应有作用。企业取得各项资产,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地进行计价;并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起点――会计目标理论。资产减值会计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力图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其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提供资产价值的信息,向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未来经济利益”理论。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购入时的资产价格代表了当时对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合理评价,在购买时也已预计到资产的未来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及资产的使用而减少。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购买时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资产取得时的价值评价曲线会与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特定时点上产生差距,而这个差距即为资产减值。

二、资产减值准则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一)资产减值的确认。事实上,会计意义上的资产,与经济学意义上的“资财”“财富”等概念有着极深的关系,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目前及未来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就把财务会计的重心由损益表转向了资产负债表。这一定义概括了资产的本质,是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因为,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它持有资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理论的角度讲,如果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当企业的账面成本高于该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时,记录一笔资产减值损失是符合逻辑的,这也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实质。资产减值确认的实质是资产价值的再确认。从理论上讲,企业的任何一项资产的减值都应当予以确认。但在会计实务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一项资产的减值进行确认,资产减值的确认应当考虑资产减值的可能性的大小。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有三种观点:一是永久性标准,即只对永久性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二是可能性标准,即只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确认;三是经济性标准,即只要发生减值就应当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由于三种标准确认减值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均不同,不同的国家、地区和组织,对资产减值确认标准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采纳了经济性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二)资产减值的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系统的核心职能。而会计计量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有关资产减值准则,中国同世界各国皆一样,涉及的计量属性主要有:公允价值、现值和可收回金额。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是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符合资产的定义,从理论上能够比较科学地代表资产的实质和持有的目的,较好地反映了资产的经济价值。同时通过对不同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折现率,这种计量属性较好地考虑了资产的时间价值和持有的风险,因此与资产决策的相关性最强。可收回金额与公允价值一样,是由其他基本计量属性中派生出来的,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三)资产减值的披露。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披露应以会计目标为主,及时披露有利于决策的资产减值方面相关且可靠的信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在财务报告及其附注中,企业至少应对以下资产减值准备事项进行披露。1、造成资产减值的原因。2、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损失时所采用的具体标准和计量方法及相关依据。3、减值资产当期计提的减值数额及计提减值后账面价值。4、资产减值对包括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各财务报表项目造成的影响。

结语:《高级会计实务》对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企业具体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弹性较大,这在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减值准备的计提上表现尤为突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统一的制度规范;制定与减值准备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上的一些先进做法。以弥补我国相关制度规范的不足。

作者单位:黑河市爱辉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

[l]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Z].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易庭源.资金运动会计理论[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葛家澍.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4]陆正飞.中英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比较研究[J].会计研究,1997(10).

[4]姚吉.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财会月刊,2003.

上一篇:浅谈几种常用接触网特点的比较 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工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