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手机微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08 01:06:41

浅析手机微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

【摘 要】手机微博日益发展迅猛,已经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手机微博具有个性化、裂变性、互动性和随时性等特点,本文就如何结合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手机微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内容进行分析,包括进入职业生涯课堂、开设校园微博、推荐榜样微博,引导就业微博。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手机微博;大学生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或Microblog)的简称,又称迷你博客、围脖,维基百科中将其定义为: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的微型博客形式。近三年微博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2.3%;而在《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微博用户2.81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1.96亿,即69.75%的微博用户使用手机终端。手机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领域的传播工具,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使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指导大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涯,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实力的教育方式,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1 手机微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用优势

1.1 手机微博的个性化和准确性,便于掌握学生动态

手机微博技术门槛低,不仅字数不必长篇大论,在140字以内;而且文字表达随意,或者文思泉涌,或者仅仅一个感叹词,甚至一个表情都可以;同时信息接受者几秒钟就可以完成阅读。进一步而言,注册非常简单,只要会发短信,就可以通过个人微博“随时随地的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在微博中,转发和评论都保留了原文,避免了信息在传播中的扭曲和缺损,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而这两点都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和生涯辅导工作的开展。

1.2 手机微博的广泛性和裂变性,便于扩大生涯教育覆盖面

手机微博内容通过众多粉丝的多级转发放大,呈现出多级裂变的特征。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媒介,一个人的微博可以被其粉丝转发,再被粉丝的粉丝转发,不断裂变蔓延,加速放大,可以使信息产生裂变式的传播。

1.3 手机微博的互动性和社会性,提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平台

微博提供了关注(收听)、转发、评论、回复、私信、对话、邮件分享等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文字、也可以通过表情,还可以通过不着一字的“@”的提醒和转发来实现各种形式的互动。微博不仅互动性强,而且互动方式独特,有人将微博的互动方式总结为“背对脸”的创新交互方式,与博客上面对面的不同,微博是背对脸交流,就好比你在打电脑游戏,路过的人从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手机微博的互动性,应用到职业生涯教育中,范围广泛。首先师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粉随时互动;其次,同学之间,也可以及时聆听和倾诉;更难能可贵的是,微博打破了传统的人与人交流的隔膜,许多陌生人,互不相识的人可以通过微博而相识相知。借助手机微博,大学生可以突破校园教育多局限于校园的瓶颈,广泛向社会资源主动学习。微博上广泛的社会资源让大学生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甚至一机在手即知天下事。

1.4 手机微博的随身性和及时性,突破了生涯教育的时空限制

传统媒介在传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时候,有一定的地域受限和延迟性,比如教学多局限于课堂、活动通知多局限于发起方――辅导员――班长――学生等四级传播方式。手机微博信息真正做到了4A,即Anytime、Anywhere、Anyone、Anyway的便捷特性,允许任何人随时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手机微博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短信、实时信息软件、电子邮件或网页,也可以多媒体。由于手机微博仅仅需要较少的文字篇幅、简单的照片分享、快捷的视频浏览等,生涯教育不仅可以在教室里面开展,而且可以在寝室、田径场、食堂、实习基地等任何地方可以开展,使学习变得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特别是碎片化的时间内使用,大大提高了生涯教育的学习效率。

2 手机微博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用内容

2.1 进入职业生涯课堂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包括《始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在2010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一组使用微博交流,另一组使用课堂讨论方式,结果表明微博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手机微博进课堂,首先可以应用其互动性和及时性,指导老师设立课程微群,布置课程内作业和课堂内讨论;在微博上,通过师生互相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而学生的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被老师获知并答疑解惑;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微博是比较合适的交流方式。其次,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微博第一时间记录企业调研、人才市场观摩等课程实践任务,做好分享交流的同时便于监督进度。再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关注国家相关部委的官方微博、感兴趣的行业和企业微博,从中了解到行业动态、企业动向和就业形势等,这种及时性和互动性是以往媒介所不具备的。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甚至可以尝试以手机微博粉丝数量突破500作为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内容,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手机微博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学生在其中平等自由的发言,但潜意识里面都希望赢得师生的认可,因此都会积极主动的发表具有吸引力的话题,讨论时也会积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以取得认同,在这个积极参与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主动学习能力[1]。

2.2 开设三层次的校园微博,鼓励辅导员开设微薄

校园微博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校一级高校官方微博;第二个层次的高校二级单位微博;第三个层次的教师个人微博。通过一级微博,大学生可以随时知晓学校层面的新闻,比如粉丝量多达37万的复旦大学新浪官方微博,由复旦大学网宣办维护,是复旦大学官方网站网络和信息服务终端之一。通过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图书馆等二级单位微博,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分门别类的信息。在国内,通过手机图书馆微博建设免费信息平台代替收费的短信平台、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开展特色服务以及业务交流等已经在探索中[2]。第三层次的教师微博,则可以百花齐放,多种多样,专业教师微博引领专业前沿动态、体军部教师微博引导校园体育氛围、学工辅导员微博引路学生全面成长。

当前,虽然手机微博用户已经突破2亿,然而校园微博数量仍然偏少,以辅导员微博为例,截至2013年3月,在新浪微博上认证的不足千人。手机微博不仅便于辅导员实时跟踪和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的不良倾向;而且便于辅导员全方位了解学生喜好、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等[3]。同时,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12]18号)文件精神,微博写作已经是辅导员职业技能的一项基本技能。总之,辅导员微薄作为营造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展、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的新平台,急需高校各方面给与足够重视。

2.3 推荐榜样微博,提倡非正式学习

职业生涯教育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而微博在(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07页)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大学生不仅可以从名人名博里面汲取社会前沿信息,比如马云、俞敏洪、李开复等提供创新创业信息,杨澜、白岩松、蔡康永等传递为人处世技巧,郭明义、成龙等传递正能量;而且可以通过关注优秀校友,特别是本专业的校友微博获知其个人发展轨迹,及时交流心得。这些榜样,直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领路人,如果加以有效引导,远比传统的说教方式效果好的多,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讲座费时费力的缺点。

正式学习的定义是以课程、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非正式学习的定义是包括信息和内容在内的一切事物,会议、书籍、网站等等,或者是非正式的人与人的交流。根据巴莱多定律,人们约有80%的知识来源于非正式学习。手机微博可以成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形式。手机微博图文并茂、资源量多,提供了阅读、评论、讨论的自由交流机会,同时提供的“收藏”、“搜索”、“转发”等功能使学习者方便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微博深受学生群体喜爱,已经慢慢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微博上的非正式学习是自然的,潜移默化进行的[1]。

2.4 引导校内外就业微博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成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求职应聘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微博一般按照渠道可以分为校内、校外两类。

校外就业微博一般包括微招聘、微宣讲、微面试等等。目前,手机上最火的职业生涯规划类微博就是微招聘。微招聘作为一种零污染、零成本的网络招聘新形式,越发受到雇主们的欢迎。微招聘里,大学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感兴趣企业的招聘信息或实习信息,还可以在微博上向企业投递“微简历”,直接与企业HR进行沟通和互动,直接向企业展示自我才华和个性,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和人力物力成本;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利用微博查阅求职攻略,记录应聘路程。然而,由于当前手机微博面临监管缺失,招聘信息鱼目混杂,需要引导大学生关注正规的雇主招聘,比如经过认证过的企业招聘、省地市级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各大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教师的信息等;同时,告知大学生,对于一些不熟悉,不认识的博主通过微群、私信等方式传递的招聘信息务必需要三思而后行。

高校就业微博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招聘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和交流互动。官方高校就业微博,的招聘信息经过审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规范性,配合就业专题网站链接,发挥了信息索引功能。通过转发和原创微博,高校就业微博有效提供学生生涯辅导的相关讯息,是学生获取讯息同时,学习生涯规划相关知识[4]。同时,在微博上随时可以进行交流互动,针对学生提出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择业、就业流程等进行互动指导,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学生。然而,高校就业微博也遇到了较大发展问题,存在更新较慢、内容狭窄、互动较少、缺乏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等[5]。因此,大力发展高校就业微博,首先需要高效给予足够重视,开通专门的就业微博平台;其次,要从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管理,出台专门的微博管理办法,建设一支专门的维护团队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再次,要对就业微博进行合理的推广,增加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恬恬.微博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评论[J],2013,1:30-32.

[2]黄红梅,王雪莲.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12,1:72-75.

[3]黄骊.微博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孙淑文,张艳丽.高校生涯辅导微博的现状研究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9:73-75.

[5]王麒凯,蔡耀龙.微博: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新载体[J].就业指导,2012,4:39-43.

上一篇:创新型人才的选用 下一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