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时间:2022-02-08 11:45:04

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探讨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是让学生从课堂中能够领悟到探索的重要性,综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目标,教师们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科学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技术教学信息化一、前言

小学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性的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科学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带着科学的眼镜看待事物,并学会用科学手段解决困难。如何将小学科学技术课堂营造成为一个具有趣味性、感染力的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创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是一门相对较新颖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收获。

1.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课堂教学方式是关于科学技术教学的整体框架,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方案设计,才能呈现给学生一个高效率的课堂。优秀的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划分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到对应的知识点。同时,教学设计又不能完全依靠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吸收方面存在困难,同时小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必须要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并据此制定应对方案。

2.充足的课堂结构性材料

科学技术课程不单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探究活动,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有好米才能做好饭,因此课堂的结构性材料很重要,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课堂教学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教师需要靠考虑的问题,首先,数量要充足,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内容,如果材料不足,那么可能有的学生只能观摩,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其次,课堂教学材料必须要具备典型性和结构性,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性,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三、营造探究性的科学技术课堂氛围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生仍然处于智力成长时期,他们好奇心很重,探究性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科学技术教学活动中才是信息化时代的正确选择。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师在科学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和演示,通过切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例如,在进行“浮力”章节相关教学时,将准备好的结构性材料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哪些材料会沉入水里,哪些材料又会浮在水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最终按照小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重点操作全部都交给学生,学生们享有充分自由和开放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提高科学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能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在关于四季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眼中的四季有什么不同,每个学生看待四季的角度都有可能不同。

2.室外科学技术教学

科学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技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将课堂阵地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实践中发展,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带领学生到公园中去观察和记录他们见到的植物、动物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们会兴致盎然的投入到课外学习的过程中。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1.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难点教学

科学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多知识点需要从生活、实验中探究,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内容没办法通过实验演示。例如,课程中关于植物如何吸收水分一章节中,在课堂上基本上无法通过画图、实验展示,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吸收该知识点。反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声音等工具将植物根、叶、茎中水分的流动情况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2.增强课堂趣味性

传统的板书式、挂图、模型室教学方法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讲较为死板,而多媒体技术能够呈现动画、声音、视频等给学生,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昆虫识别”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出游戏,让学生根据昆虫的定义去辨别哪些是昆虫,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享受趣味性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吸收。

3.丰富课堂结构性材料

小学科学技术课程蕴含的知识点很丰富但是教材内容很有限,学生们也不能仅仅依赖教师来传递新的科学知识给他们。而信息技术的存在能够很好的弥补教材的局限性。网络是一个大的信息平台,只要善于利用,其中千千万万的信息、实验案例都可以成为课堂结构性材料的来源。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合作从科学技术相关网站上搜寻、整理、筛选、归纳信息,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搜寻能力,强化课堂学习。

五、结论

小学科学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要意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备充足的结构性课堂材料,做到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非常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娈.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肖菊连.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李全睿.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反思低效现象探寻有效对策 下一篇:作文指导要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