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版式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分析

时间:2022-02-08 09:19:02

报刊版式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分析

报刊新闻使用平面传播媒介,在版式设计中成功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要素,按照新闻风格和美的规律进行有效的编排组合,为现代新闻思想性与创造性、艺术性与装饰性、趣味化与风格化的协调发展开辟了新视窗。

文字的选用

作为版面设计的主体,文字承载了报刊的信息传播和精神内涵。使用精准、诉求明确的新闻文字,往往比图形更具说服力。文字的字号、字体、字距、行距设计,可以结合装饰、变化、夸张等技巧进行创意化处理。

1.字号。20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的《北京青年报》在报纸市场化过程中提出“三步五秒”观点,即利用醒目的大标题、大照片、粗线条营造“焦点”,让读者在瞬间产生购买冲动。其中“吸引眼球”的关键途径即标题字号要大。字号大小提示稿件的重要程度,读者可通过标题字号判断新闻的主次关系。报刊各个版面中正文字号统一,一般为6号字,部分报刊采用小5号。过大的字号影响版面信息量,过小的字号则不易辨识,引起阅读疲劳。

2.字体。报刊字体风格与新闻的题材、体裁相得益彰。我国现代报纸印刷中主要的中文字体有报宋、仿宋、标黑、超粗黑、楷体等。宋体成形于明代,演化字体较多。宋体字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讲求笔画转折和钝角装饰变化。宋体排版密度适中,整齐典雅且便于阅读。报宋是报刊版面标题和正文的支柱字体。仿宋源于宋代木版雕刻体,挺拔骨感,灵秀细腻,适用于说明书等广告文体。黑体横竖笔画宽度均等,字面密度大,粗壮且富有气势,多用于标题、副标题等重点提示文字。楷体由传统书法“楷书”演变而成,笔画流转圆润,刚柔并济,常用于主观色彩较浓的新闻、编者按、诗歌、评论以及作者署名等。也作简短标题,如副标题等。

英文字体种类繁多,常见报端的有古罗马体、新罗马体、歌德体等。古罗马体是拉丁字母的基本字形,字母均为大写,字脚形态和柱头相似,起落笔走向清晰,给人以信赖感。新罗马体笔画粗细明显,字脚饰线更细,圆润秀丽,富有活力,多用于标题和正文。歌德体分为古歌德体和现代歌德体,前者笔画有六角形特征,华丽优美,常用于文艺类内容的标题;后者笔画粗重,结构简约紧凑,艺术气质强。

3.图形化文字。多元化时代,版式设计字体有了创造性发展,书法体、变体字、“意象字体”等图形化文字的设计与应用将中国象形字的潜在内涵发挥到极致,引发了读者求新、求异、猎奇的再造想象。

文字选择是一个审美创造的过程。通常,正版文字、不同板块的字距、行距统一,行间距大于字间距。空间疏密得体的文字使版面简洁充实,阅读方便。

图形的运用

信息社会将人们引入“读图时代”,调查显示:80%的读者浏览报纸会首先被大图形所吸引,其后关注的顺序为大标题、图标、正文。能否利用图形吸引读者注意,愉悦阅读,成为现代报纸版式设计成功与否的又一重要因素。

1.图形的种类与功能。新闻图形选取形式宽泛,可直接选取摄影图片,也可用漫画、电脑制图及统计图表、装饰性图案等。摄影及漫画的穿插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起到纪实、解说、衬托、补白的作用,报纸的头版或其他版面的视觉中心多出现摄影作品,夺人眼球并唤起求知欲;评论或文艺版的报道多用漫画进行解说、反讽;图表的采用多为证实与说明;而装饰性图案不仅可以装饰版面,还可以分割空间,强调、美化、烘托主题。图饰是版面的一种发言方式,表达各种真切而微妙的情感。如:直线是分割空间最常用的饰线,严整、简约,现代感强。花线和底纹多用于强调、美化、烘托稿件的重点部分,显得优美、醒目。

2.图片的选择。新闻图片应少而精,且有其自身标准。首先,图片要具有新闻价值,且真实、新鲜。否则,即使摄影技术再好,图片处理再美,也是无用的。其次,要考虑画面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报纸特点,力求传播社会正能量。如一篇文章大力呼吁关注白血病患儿,一张白血病患儿躺在病床上的照片能瞬间引起读者的同情与重视,“以一当十、一图抵千言”。再次,画面视觉焦点要集中,过于繁复的元素容易分散读者的视线。最后,画面编排要层次丰富,对比鲜明,便于印刷。

新闻图片的裁切、排列,与版面的其他元素组合要和谐,技巧与审美并重。为让读者集中焦点,可裁切图片周边多余背景,或将主体局部冲出画面,强化气氛和感情。选择有动态效果的图片,展示人物美好的表情,尽量避免静态画面和焦点不明显的场景。可采用不同的画面形式处理版面上的多张图片:横向版式使受众有宽阔、平坦、惬意的心理感觉,适用于宣传大气恢宏的场面;纵向版式修长,有升腾之气,适用于女性商品、楼盘、旅游等内容。图片中事物整体朝向应与版面布局统一,文字底纹添色要与字体颜色、位置、大小形成对比,以增强版面的韵律感。

色彩的搭配

在彩色报刊版面设计中,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平面设计元素。它有效结合版式,通过对比色调关系来确定版面基调,吸引读者目光,暗示欣赏心理,从而大大增强了新闻版面美感和有效传达信息。

人们欣赏作品的过程就是视点移动的过程。色彩加强了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形成版面强势。标题的色彩能够调和版面结构,通过色彩明度、纯度的强弱以及色彩位置关系的不同,明确视觉层次,引导读者的视线按编辑的意图流动。除了运用不同稿件的色彩布局来体现版面内容的序列性外,还要善于将文字板块、装饰线条、底纹、符号等元素形成统一的色彩风格,将版面的格调、层次、序列与内容的主旋律形成既高度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动态艺术。①其中,高亮色调使人轻松、愉悦,低沉色调引起厚重、深沉的联想;暖调、圆形的色块具有集中的动势,区域感强,冷调、对角线方向的色块充满张力,流动感强;横向的暖调有宽度的扩张感,纵向的冷调有收缩感,并有垂直延伸的错觉。

有些版式设计,色彩运用大胆创新,采用颠覆性的强对比,如:黄紫、红绿、粉蓝搭配,仅调整明度、纯度,就能将不协调因素降到最低,产生震撼效果。

空间透露出的意识趋向

信息化时代到来,人们更多地被声像所吸引,根据审美规律和信息内容,有效地将图文信息进行排列组合,就能让“安静”的报纸吸引人的眼球,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

第一,要注意人的视觉流程,充分考虑新闻的主次关系、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重点文章放到版面的视觉中心,一般偏版面中上部。在排版设计时还通常采用分栏模式,形成简洁有序的视觉画面。这样,每个栏都有自己专属的“领地”,栏目承接流畅,引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第二,要注意留白的运用与审美的传达。突出主题是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突出主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留白。②黑是版面的灵魂,白是版面的生命。空白是版面分割的天然材料,文章的四周、文字与图片之间、标题和正文之间适当留白,能使版面空间舒展,使人的感官短暂休息,摆脱压抑,引发遐想。这种“计白当黑”、“虚实相间”的版式,符合当代读者追求舒朗、通透生活的审美习惯,能有效避免视觉疲劳。

注释:

①周劲:《彩报版式的色彩特征及其运用》[J],《新闻实践》, 2002年第4期

②卢建洲:《版式设计》[M],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9年7月版,第65页

(作者单位:沧州师范学院美术系;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猎德大桥跳桥事件报道的误区及对策 下一篇:地市电视台对时政报道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