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腔洋调”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时间:2022-02-08 05:00:50

“洋腔洋调”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摘要:美国学习者的母语是英语,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问题。世界上有两千多种语言,按照有无声调可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英语是非声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所以说对于美国学习者来说声调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不自觉地出现很多偏误。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出现“洋腔洋调”问题的原因和偏误类型并提出几点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洋腔洋调;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美国学习者

汉语声调是美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音时的重点也是难点,是美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瓶颈,“洋腔洋调”问题较为严重。同时,声调的教学也一直是对外汉语界备受争论的一个话题,由于美国学习者的母语是英语,汉语声调对于他们是完全陌生的,美国学习者对于汉语声调的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不强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何有效地改善美国学习者“洋腔洋调”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一.美国学习者形成“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

声调是构成汉语音节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汉语声调不同于英语语调,它是汉语语音中最能凸显汉语发音特性的特殊部分,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难点。美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美国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

美国学习者的母语是英语,英语音节中不存在音高的变化,只在语流(句子)中存在语调的变化。我们通过汉英声调和语调的对比,分析美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时的偏误类型及特点。

1.1音高调值的差异。汉语的声调分为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赵元任先生采用“五度标记法”形象具体地标记出汉语四声的调值。同时,赵元任先生用1、2、3、4、5来标记不同的调值,1为最低值,5为最高值,自下而上成阶梯式上升趋势变化,汉语四声分别表示为55、35、214、51。英语的单个音节不存在音高的变化,只有句子存在音高变化,即语调。“美国语言学家Kenneth L.Pike也把美国英语语调中的音高划分为五个音阶,并且分别用数字1、2、3、4、5来表示。”[1]这种标记方式和赵元任先生标记的顺序是相反的,Kenneth先生用1表示最高的音阶,用5表示最低的音阶。通过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调值的比较我们发现,汉语中的四个声调并没有主次之分,在汉语音节中出现的频次基本相同。英语语调分为三种;平调、升调和降调。对于英语语调来说,平调在三种语调中占主导地位。

1.2音高变化的语法意义不同。汉语声调的变化体现在单个字词的音高变化,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属于语义层面的问题;而英语语调只有在句子中才能体现出来,不同的语调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属于句法层面的问题。

如:(英)I like Chinese.(读降调)

We are from America.(读降调)

(汉)guāng míng lěi luò

shuǐ luò shí chū

1.3音高变化组合上的差异。汉语的四声,其组合方式有无数种,因为每个音节都可以有其不同的声调变化。而英语语调是体现在句子侧面上的,其主要的调值是平调,即3,在表达不同的语气时会采用一定的降调或升调。我们可以采用Kenneth先生的标记法来标记不同的组合方式。

如:My name is John.表示陈述,这种组合方式的调值表示为3-2-4。

Where is she from?表示特殊疑问,这种组合方式的调值表示为3-2-4。

Does he come from China?表示疑问,这种组合方式的调值表示为3-2。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语语调的变化多是在句子最后一个词发生升降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1.4偏误类型

英语属于非声调体系语言,由于美国学习者的母语不存在声调,美国学生发音时容易用英语中相似的语调来代替汉语的四声。当一些相似的因素出现时,学生也会出现混淆的情况,比如用英语句子的降调来代替汉语的去声,长此以往,“洋腔洋调”的问题并未得到改善。美国学习者“洋腔洋调”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声调的偏误造成的。

1.4.1平调音代替汉语四声。英语语调的平调音占主导地位,3代表英语语调的平调音,英语语调的这种特点往往深刻地影响到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能够利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而在实际的交际中,美国学生以英语语调的平调音代替抑扬顿挫的汉语四声,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从而无法完成正常的交际活动,没有达到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目标。

1.4.2阴平和阳平起点过低。汉语阴平的调值为55,美国学生发为33或44,起点偏低;汉语阳平的调值为35,美国学习者的起点偏低,接近于上声(214)的起点2。

1.4.3阳平和上声相混。美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声调时经常把阳平和上声弄混,把上声误读为阳平。上声的调值为214,美国学生把上声读成介于35和214之间的324调。美国学习者掌握不好上声声调中折的特点,往往前半部分拖音过长,后部快速上升,发音时长不均匀,前半部分长,后半部分短,让人听起来很不自然。

1.4.4上声连读。上声声调是美国学生最难掌握的声调,上声变调规则更为复杂,美国学习者更是错误百出。上声和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上声和非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需要变调,变成半上声,即由214变为21。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半上声的教学单独拿出来带领学生操练,造成了美国学生对于半上声的感知不足,往往在上声连读时,第一个上声调值居高不下,造成多个上声连读时出现连贯不自然的情况。

1.4.5去声的误读。去声的调值为51,美国学生的发音,起音偏低,收尾偏高,常常出现降不到底的情况。

1.4.6阴平和去声相混。去声是全降调,从5降到1,由于英语中没有声调,美国学习者对于音高从最高到最低大幅度的下降并没有很强的感知能力,所以容易把去声和阴平相混。

2.声调教学滞后:

2.1忽视声调教学。针对美国学生的声调教学受到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集中在偏误分析上,没有进一步完善一些切实可行的针对美国学习者的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目前普遍的语音教学方法是“声、韵中心教学法”[2]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在语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点向学生介绍汉语声母、韵母以及声韵配合规律,反复操练声母、韵母和声韵组合音节的发音,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汉语的四个声调,并进行简单的练习便完成了初期整个语音教学的过程。汉语声调是汉语语音十分重要的一项外显特征,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声调教学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美国学习者“洋腔洋调”的原因。

2.2教材中对于声调的部分编排不充分。在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于声调部分的编排只是一带而过,笔墨很少。我们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程(第一册)》(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为例,关于声调内容的介绍不充分,只是分别用四声调型的符号表示出汉语四声,说明汉语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可以区别意义。后面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声调标记法并在课后设计了一点变调和辨调的练习。教材对于声调的描写、变调、儿化、轻声等重要的语音知识都只是一带而过,缺乏系统性的介绍和强化操练。这种编排方式,对于美国学习者来说,他们没有关于声调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通过这些教材的简单介绍,无法加深美国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认知,美国学习者不能感受到汉语声调的重要性以及汉语声调发音是如何形成的。

2.3声调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目前,对于美国学习者的声调教学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结束之后,并没有再安排系统的语音和语调教学,而是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声调教学并未贯穿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由于美国学生对于汉语声调的认知有限,教师采取的多是“示范-模仿-操练”的方式,学生们不能立即把正确的声调运用到实际的社会交际中,到了中高级阶段,教师的教学重点由语音教学转向词汇和语法教学,这个时候学生们学到了更高层次的词汇和语法,但是语音面貌却停滞不前,“洋腔洋调”现象越来越严重。

2.4声调教学方法单一。对外汉语教师在对美国学生进行声调教学时,往往采用“示范―模仿”的单一方式,这种方式有其必要性和科学性,但是长此以往的机械教学会降低美国学习者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美国学生更喜欢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

2.5教师对“羡余成分”的忽视。在中高级阶段,教师往往忽略美国学生的“洋腔洋调”,虽然学生的声调和语调发音不准确,但是教师仍然能够顺利地理解学生的意思而且并不予以一定的纠正。这就是所谓的“羡余特征”。“羡余成分常常属于信息交流中的剩余信息,是在交际中不影响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的成分。”[3]比如:美国学生在课堂中和老师打招呼说“nìn hǎo”,教师知道学生说的是“您好”却不予纠正。这样长此已久,学生们习惯了固有的发音方式,而忽略了正确的发音,造成了这些偏误的“化石化”现象的出现。

二.怎样减少美国学习者“洋腔洋调”问题的出现

通过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的对比,对美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时呈现出的主要偏误类型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教学实践,针对美国学生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缺陷的分析,同时结合本人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本文对美国学习者汉语声调教学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1.分层次教学

针对不同阶段和水平的美国学生进行有层次的、系统性的声调教学。教师在中高级阶段加强对于声调教学的重视,教师应落实贯穿始终的声调教学,不能在中高级阶段集中进行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而忽视声调教学。

1.1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单个字词的声调,在有拼音注释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声调发音基本正确。同时,在初级阶段的后期,教师应使学生掌握汉语声调的变调、轻声等特殊规则,并在实际的练习中强化学生们对于词语声调的感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在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例子来开展教学,比如用“你好”来讲授两个上声的变调规则,用“老师”来讲授“半上声”。

1.2中级阶段。教师应该引入语流中的声调教学。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社会交际,所以到了中级阶段,教师应该以句子为单位,培养学生在语流中对于汉语声调的掌控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以句子、段落或者小篇章为单位的材料作为学生练习的素材,因为学生掌握单个字词的正确发音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掌握了单个字词准确的发音,到了说句子或段落的时候又会错误百出,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教师不能一味放松对于学生语音的纠正,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纠正,从而减少“羡余”现象的发生。

1.3高级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汉语水平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了,学生们能够用较为熟练的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语感融入到声调教学当中。比如通过欣赏并模仿优秀的影片、朗诵、演讲,帮助学生们多听多练,训练学生们纯正的发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洋腔洋调”现象的发生。

2.声调教学顺序

针对美国学习者汉语声调学习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对外汉语教学界认为的“由易到难”的教学顺序来开展教学。先教授阴平,阴平是高平调,音高始终不变,可以通过拉长读音的方式来教学,也可以采用“唱歌定音法”,采用唱音阶的方式,1-2-3-4-5,5就是阴平应有的高度了;接下来教授去声,去声是全降调,它的起点和阴平的高度一致,教师可采用手势迅速下降的夸张方式,强调去声从最高降到最低的变化,防止美国学生去声降不下去的问题出现;接着教授阳平和上声,教阳平是将终点作为阴平的起点,防止学生阳平上不去的现象发生,上声的教学,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上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通过对去声和阳平的训练,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上声,难度会小一些。

3.教材的改进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材,对于汉语声调这一部分的编写不全面。教材中应该加入对于汉语声调的理性知识,教材应该用英语说明有关汉语声调、变调和轻声等内容,使得美国学习者对于汉语声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为他们进一步感性认识汉语声调作好铺垫。同时在教材课后练习中应该设计更多有利于学生进行操练的习题,比如大量辨音的练习使学生们加深对于汉语声调重要性的认识。

4.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通过多种声调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美国学习者对于汉语声调学习的兴趣,多方位的提高他们对于汉语声调的感知。除了示范-模仿法,还可以采用听辨练习,判断听力材料中的声调是否与所给出声调相同,写出听到的声调,选出听到的词语或者句子,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声调的变化会导致词语和句子的意义也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逐渐明确汉语声调的重要性。

三.总结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美国学习者来说,声调是汉语语音中最难掌握的一项。针对美国学习者的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不仅在偏误分析上需要加强研究,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如何有效地改善美国学生“洋腔洋调”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所有对外汉语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珍华.从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对比中看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教育时空,174-175.

[2]王群生.语音的困惑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改革[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彭茹,刘珊珊,赵斌.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探讨[J].白色学院学报,2009(12):115-119.

[4]李舒慧,赵鑫.欧美学习者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J].语言研究,2012(9):117-118.

[5]李丹青.”洋腔洋调”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1):109-111.

[6]宋益丹.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探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3):48-51.

[7]谭董妍.以美国学生习得汉语声调为例探析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文学界,99-100.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及... 下一篇:对心理学中国化问题的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