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下水”做题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时间:2022-02-07 11:13:06

开展“下水”做题式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34-02

自2013以来,学校开展了以教师“下水”做题式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活动伊始,在省质检考试期间,学校组织英语老师在独立考场进行和学生同步的测试,包括英语的听力与写作。这与平时的教师做题很不同:一是让教师感受学生考试的氛围。二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考完后,由学科组长改卷评分。这无疑在教师当中激起一番涟漪。在本次主题活动中,教师从自身的内在需求来考虑,积极主动“下水”做题。原先教研设计的初衷是学校领导“要我学”,活动后的感受是校本教研更注重“我要学”。

一、校本教研理论内涵

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它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层面新课改培训的延伸。所谓校本教研,就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所开展的各类研究等都应考虑学校的实际;在学校中,指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为了学校,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所谓校本教研,就是指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常见的教研方式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公开课、示范课、说评课)等。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发展模式实践多年,过于传统,教师往往缺乏自主科研、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教研活动成为了一道“炒冷饭”。相反,校本教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在形式和内容上教师有较大的自;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较为灵活的安排,能够较好地解决教研和教学在时间和场所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校本教研能够作为一种有效途径,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一条快速、便捷、高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自主研修为方式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它倡导教师运用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方法,在学校的实际情景中,既有专家的引领,更有同伴互动。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制定方案、采取相应措施,最后进行评价与反思,提出更科学的教育教学建议。

二、教师“下水”做题式校本教研实践流程探索

1.在高三省市质检考试时,选择一间考场,安排教研组监考老师与学生同步同时考试,其中包括听力和书面表达测试。这两项内容常常是平时老师做题忽略的题目。厦门市在2014年首次针对教师举行的英语教师抽测中,要求写400字左右的作文。在第三届教师技能大赛中也有抽测写作的环节。因此,在高中阶段大型考试中,教师亲自“下水”做题是至关重要的。

2.由教研组长组织评卷组批改答题卷,并组织收集教师普遍做错的题目,组织讨论出错的原因及解题策略。同时,预测学生在做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措施。

3.评价试卷工作。因为省市质检都是由省市专家等编写的,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教师在评价试卷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试卷命题意图,命题方向。教学一线老师平时接触比较顶级的命题工作机会较少,所以“下水”做题使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研读,推敲,感悟命题,同时也促进教师大胆预测命题重点及方向等。

4.备课组分工协作,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试题分析。在2013届高三备课组中,我们四个备课组成员根据我校学情,就增长点题型如听力、单选、阅读、写作等进行了分工协作。如横向“下水”做题:做好六套题:2010、2011、2012市质检-省质检。另外,又分工合作纵向做了六套题:2010-2012市质检,2010-2012省质检。这种自下而上的校本研究方式真切有效,教师感悟良多。

5.试卷分析阶段。做题后,教师根据自己所做的专题进行试卷分析。采用数据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形成试卷分析报告。这种报告是一种紧密结合学情,立足学生侧重发展的实用手册。教师在编写分析报告时,会发现越研越深,积极主动探究精神越浓。同时,为试卷讲评立起点,设重点,定方向。

6.交流研讨阶段。研讨的维度是多向的。如听力细节题,单选动词(短语)题的设计,完形填空逻辑题的设计,阅读细节题、主旨题等的设计,书面表达中“我的观点”段落写法等。这些内容成为来自教学前沿的小课题,成为教师校本教研的关键课题。这是教师愿意做的研究。

7.反思与总结阶段。组织教师形成复习迎考教学建议。在以往的复习中,教师的复习教学往往过于依赖以往的教学经验,一届接着一届制定复习计划。现在,我们通过做题,研题,努力尝试形成各个重要阶段的复习应考教学建议。邀请省市教育教学专家莅临指导完善,形成了适合本校的毕业班教学建议。同伴之间积极互动,专家引领指导,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8.辐射与提升阶段。在高三毕业班开展了一学年的教师“下水”做题校本教研后,形成了高一、二年级教师做题、研题的热潮。教师的个体学习转化为全体学习,交流互动,碰撞思想,提升智慧。

三、校本教研的初步成效和启示

1.教师形成主动做题、研题的积极氛围。教师“下水”做题式校本教研成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模式,是传统校本教研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教师经过做题、选择、整合、提炼,转化为要研究的问题。教师研究这些自下而上产生的课题,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解决方案。这将扩展教师发现教育问题的视野,从小问题中发现大主题,从浅问题中挖掘出深问题,教师专业素质也在问题的品味提升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2.教师做题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做题理所当然,教师做题更不可缺失。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做题时,可以预知学生做题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明确科学的学法指导,以及要突破的重点等。教师基于学情和学生发展的研究精神,也鼓动了学生积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3.教师可以生成更多的校本教研内容。随着研修的深入,教师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接触新事物,挖掘新资源,成为资源的“生产者”。教师“下水”做题只是校本教研中的冰山一角。最近我校基于“微课堂”视频教学的校本教研正在积极尝试当中,这使校本教研走向持续发展,更多元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上一篇:高校离退休干部服务与管理工作探析 下一篇:浅议学生“说数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