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V型反转基本确立

时间:2022-02-07 02:44:42

经济V型反转基本确立

中国经济在1月份触底之后,在2、3月份开始出现明显的恢复和攀升。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已经走过了“V”型的底部,正在转入“V”型右侧的复苏过程中。

尽管2009年1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滑落,但观察月度数据的变化并结合草根层面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1月份触底之后,在2、3月份开始出现明显的恢复和攀升。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主要与企业部门大规模去库存化过程的基本结束、财政刺激政策积极影响的逐步显现,大规模货币刺激情况下风险偏好程度的上升,以及同期汽车、住房等商品销量的全面回暖等因素相关;此外,3月份的外部需求显示了初步企稳的迹象。

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的发展,尽管未来月度数据可能仍会有一些波动和反复,然而我们倾向于认为,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已经走过了“V”型的底部,正在转入“V”型右侧的复苏过程中。以此为基础,我们预期未来几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逐季上升,其中,2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约6.9%,4季度可能会上升至9%以上的水平。

出口或将继续下滑

2009年1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下滑,当季增长6.1%,较去年4季度6.8%的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几乎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低。在此背景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也几乎都在1季度创下了新低。例如,1季度的工业增长仅5%,较上季6.4%的增速回落了1.4个百分点;1季度出口增速回落至-19.7%的水平,较上季大幅回落了24个百分点;1季度进口增速更是回落至-31%的水平;1季度消费增长15%,较上季回落了5.6个百分点;1季度的CPI和PPI涨幅为-0.4%和-4.6%,分别较上季回落了3.1和7.1个百分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1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在继续大幅下滑,然而如果仔细观察月度数据波动的话,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在年初触底之后,在3月份出现非常明显的恢复。

从外贸情况来看,3月份出口增长显著高于此前市场预期,当月增速-17.1%,较1-2月-21.2%的增速回升了4个百分点。从细项产品分布来看,这主要来自于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的大幅回升2,此外,机电产品增速较前期也小幅回升。

这可能主要与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贸易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外部需求可能在小幅回升相关,但仍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3月份进口增长-25%,较1-2月-34.1%的增速回升了近10个百分点。从进口细项产品数据来看,一方面,包括铁矿石、原油、精炼铜等产品在内的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与国储收购相关,但可能也部分反映了国内的厂商或贸易商对未来经济向好的乐观预期。另一方面,机电、钢材等产品的进口增速也明显回升,这可能主要反映了同期国内需求的恢复。

以上述两个方面的评估为基础,我们预计2季度中国名义出口增速将进一步下跌,跌幅约-20.7%,名义进口增速较1季度有所上行,增速约-25.8%,顺差规模在620亿美元左右。

投资增长进一步加速

从国内需求层面来看,3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加速势头,当月投资增长30.3%,较1-2月26.5%的增速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同期价格指数的变化,那么实际投资的加速要更快。

从投资细项行业数据来看,与年初一样,支持投资加速的力量主要来自于与财政刺激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航空运输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考虑到财政刺激类项目还处在进一步的落实中,我们预计2季度的投资增长将进一步加速至32.5%左右;今年全年的投资增速很可能创下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31%。

消费减速势头正在放缓

3月份的名义消费增速继续了下降的势头,但跌幅出现明显的放缓。当月增长14.7%,较1-2月15.2%的增速下降了0.5个百分点,较10月以来月均1.5%左右的跌幅明显收窄。

我们知道,中国消费的变化往往要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变化。比方说,在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本轮经济的上升周期中,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明显加速则在2004年4季度才开始出现;在2007年2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过程中,消费的显著减速则始于2008年4季度。考虑到目前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发展的情况,我们认为消费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减速,但其减速势头可能正在放缓。

当然,由于物价的过快下跌,部分月份的实际消费增速可能仍会出现一定的波动。以此为基础,我们预计2季度的消费增长13.4%,全年的增速可能在13%左右。

宽松货币政策持续

从金融层面来看,3月份的信贷继续放量,当月新增贷款1.89万亿,远高于市场预期;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29.78%,创下了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3月份的M2和M1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速。月末M2增长25.5%,较上月末上升5.1个百分点;M1增速达17%,较上月末大幅上升了6.4个百分点。

然而如果考虑到目前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走势等因素,我们认为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在年内应该很难发生转变。实际上,央行在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中也表示,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另外,从通胀情况来看,3月份的主要价格指标跌幅在放缓。3月份的PPI下跌-6%,较上月-4.5%的跌幅继续扩大了1.5个百分点,较此前5个月月均约3%左右的跌幅明显收窄。考虑到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转暖以及PPI走势等因素,我们预期核心CPI同比降幅将逐渐企稳。

综合考虑到全球及中国需求变化情况,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后,我们预计2季度的通胀水平可能会继续回落的走势,但3季度以后应该会出现反弹的局面。基于此,我们预计2季度CPI涨幅-1.3%;PPI涨幅-8%。从流动性角度来说,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迅速滑落的背景下,1季度中国名义GDP仅增长3.6%,较去年上半年约20%的水平大幅下降了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对于流动性的需求在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从流动性供应层面来看,1季度的信贷投放出现爆发式增长,贸易顺差增速也处在较高水平,在此背景下,1季度主要利率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回落,显示流动性出现了明显过剩的局面,同期的A股市场则在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出现了显著的上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季度如此迅猛的贷款投放速度应该难以维持,此外,随着国内需求的恢复,顺差增速可能会逐步回落;从需求层面来看,名义GDP增速可能会在3季度止跌回升,以上这些因素发展对流动性供求局面的影响值得关注,其中实体经济领域利率数据的变化具有判决性作用,我们会密切跟踪点评相关数据。

上一篇:仓位大幅提高 超配金融地产 下一篇:蓝筹短期难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