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感言 第1期

时间:2022-02-07 01:27:47

新年感言 第1期

南国春来早

■ 姚志彬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员会主委、中山大学教授、博导)

南国春来早。

2006年科学发展的脚步轻轻地走来了。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如火如荼,中、东、西部互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的两大主题。积极应对国内外新形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执政党、参政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维护公平正义、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价值观,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想见,思想之泉、智慧之花,必将在“和而不同”的氛围中争相迸涌,尽情绽放。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国知识分子素有忧国忧民之情怀。《同舟共进》为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讲实情、说真话、陈异见、献良谋创造了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愿《同舟共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茵茵春草,沐浴东风,焕发风采。

05突破与06展望

■ 钟南山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回想2005年的工作,我想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对SARS病毒的突破性研究上。

利用RNA干扰技术,我们研究组取得了一个突破。小干扰核酸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生物医药技术,它可令某一或某些病毒的特定基因“沉默”并失去功能,或将RNA病毒的基因组分解,而被分解的片段成为新的力量去消灭其他病毒。我们还有一篇专业在美国的《自然》杂志上,这是很高的荣誉。取得这样的成果,和研究组成员的齐心合力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国内部分非典患者近期出现的“股骨头坏死”症状,我想是初期治疗时大量使用皮质激素所致,而不是“非典必得后遗症”。治好一病又得一病对病人来说是很痛苦的事,但值得欣慰的是,“股骨头坏死”可以在药物帮助下达到康复。这也促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突破。

近期,医疗和医改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民众对此关心的程度绝不亚于非典和禽流感。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炒得沸沸扬扬,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虽然反映了当前医生“医德”的滑坡,但“医德”不是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最根本的在于体制。如果体制不改变,纵然暴露或解决了一个甚至一群“天价”,但“天价”现象不会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大天价”也许不敢了,日常“小天价”还会不断出现。医院的医生们在为预防传染性疾病努力工作,但这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预防做得好,医院好不了”。国家每年的拨款只能维持医院一到两个月的生存,剩下的十个月医院和医院员工怎么生存?当医院不再以“治病救人”为第一目的,而是首先考虑怎样生存怎样赚钱时,普通民众的利益又由谁来担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过去已经提过这方面的建议和提案:应该重视对卫生保健的扶持,提高医疗卫生投资数额。当然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还未发展到那样的高度,医疗保健措施还不能和发达国家比,但我们可以做到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合理地配置资源。

展望2006年,我想最主要的“敌方目标”是禽流感。一旦发现一种疫情,最关键的是找到相应的“克星”。非典研究已基本稳定(当然还不能放松),在非典疫苗研制继续取得突破的同时,要争取“攻下”禽流感。广东地区对于禽流感的防治还是比较有效的,但不等于可以放松警惕。候鸟监测系统已比较完善,这只是预防工作的进展。研制出一种疫苗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有的甚至需要好几年时间,H5N1病毒也不例外,但我们可以争取新的一年里在对这种病毒的研究上下大功夫,出好成果。

天气日渐转冷,有朋友问我还在坚持锻炼吗?这个当然不能少,不过不一定都是户外运动。“冬练三九”对大部分上班族当然不太可能,但“气温锻炼”本属于正常锻炼的一部分。喜欢“冬眠”的朋友不能忽视冬日的健康,最好也多做一些室内运动。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健康的身体!

画外功夫与文外功夫

■ 刘斯奋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

从2003年6月初到广东画院,我便开始思索,怎样才能让它发展得更好,让它真正成为广东美术创作的制高点和标尺。两年时间很快过去了,聊以的是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这套方案从2006年开始实施。

“学术立院”是这次改革的宗旨和主要内容。画院的成绩不仅通过创作作品来体现,还要在学术理论上有所体现。以理论指导来促进创作,以创作体验来丰富理论,让两者牵起手来,这样画院就有了壮大的根基。

有了学术上的要求,画院的门槛必然高了。这是提高画院总体人才素质的一个途径,真正的人才当然不怕门槛高。画家其实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逍遥,除了创作上和学术上的任务,他们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事务,比如定期举办画展,可以丰富广州民众的文化生活,也可以把画家们从“书斋”里拉出来,接触社会。我常说画外功夫或文外功夫其实很重要,艺术家的素养不是只在书中找到的。我曾要求每个画家学习一门基础知识,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作画到一定时候就是画素养了,一些画家到了五六十岁便走下坡路,就是因为文化底蕴不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画外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炼”出来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有了“学术立院”的宗旨,我想画院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值得庆贺的是去年省里直接拨款给画院,新选了院址,这使画院在硬件建设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

文联的工作一直在平稳发展。特别是去年,民间文艺活动非常丰富,挽救即将消失的民间手工艺术等活动取得很大成就。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也日渐增强。

在文艺界这么多年,内心感慨颇多,如果要给立志从事写作、绘画的年轻人说几句话,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认清两个“我”:一个是向往社会浮华名利的“我”,一个是内心深处坚守神圣净土的“我”。在这样的时代,“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也不可取的,但必须学会如何协调这两个自我,学会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失去内心的坚守。

我把生命中最美好最强健的16年献给了一部书,这是一种漫长甚至痛苦的坚守,16年中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普通人的享受生活。写完之后我掷笔起身,刻了四个字:“挥霍余生”。这“挥霍”二字包含着难言的苦涩,所以“挥霍”也是我以另一种极端心态对那个16年的一种“反叛”。

但这个心态也只限于艺术的片刻,文联和画院的工作还在等着我。我只能在从小就喜爱的绘画中尽情“挥霍”一下了。

为了“侨校+名校”的战略目标

■ 刘人怀 (广东省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一所高校要取得更快更好发展,关键在于做好自身定位,并据此制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并适合学校特色的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具有99年历史的“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在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后,逐步确立了“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侨校”特色鲜明,才有可能向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及港澳台地区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名校”声誉卓著,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孩子们来校学习,二者是不可或缺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

为了“侨校+名校”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暨南大学按照“严、法、实(即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依法治校,实事求是)”的办学方法,依据“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思路,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深化多项创新性改革,逐渐扩大学生的国家来源范围,增多境外学生,不断完善适合生源世界性特征的弹性学分制(即标准学分制),进一步健全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使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暨南大学共有各类学生30499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3752人,包括本科生1633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74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为1:2.7,办学层次有了进一步提高。作为中国拥有境外学生数最多的大学,学校有来自世界五大洲71个国家和港澳台3个地区的各类学生10609人,国际化特色更加明显。在校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在1484名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2人,占教师数的1/3,高于全国设有研究生院大学的平均水平,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据2005年中国网大的中国高等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暨南大学居第42位。

新的一年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暨南人将继续按照“发挥优势、深化改革、保证重点、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驻×办事处”弊多利少应当撤销 下一篇:节约型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