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

时间:2022-02-07 02:33:50

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四个不同的视角分别进行了剖析和探讨。长期以来,大家以为实践是最好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在于实践,而学生最主要的活动阵地是课堂。

[关键词]素质教育 培养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63-01

一、认识要清楚

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创造能力可以说就没有学生优良的素质。长期以来,大家以为实践是最好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在于实践,而学生最主要的活动阵地是课堂。一天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那实践也主要就在课堂,因此,应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这一点,教师应清楚而充分地认识到。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阅读、质疑、分析、归纳、体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可是教师如何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一方面要教师实现创新,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关于教师的创新

课堂要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阵地。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的创新。

首先是确立新的教育观,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创新。教师要“以育人为本”,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中所说的“教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面向全体同学,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3.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变“传道”为学生学习的引路,变“授业”为学生学习的参与,变“解惑”为学生学习的启发。有感情地占领课堂,感染学生,让学生活在希望之中。

其次,教师要实现自己职业道德的创新。爱生是教师职业之本,因而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和心理、高尚的社会品德、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知识、科学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在课堂中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的产生。因为学生身心自由是他创造潜能的基本条件,而只有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学生的身心自由才会得以产生。反之,师生等级森严,界线分明,以“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定式思维来衡量一切,那么学生的思维只能像单一的轨道一样发展。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也被扼杀,哪还有什么创造力呢?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要创新,他的课堂才会有活力。

再次,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要创新。我们过去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是一条流动的河”。可见一位教师光有专业科学知识结构还不行,必须还要有人文知识结构。简单地说,一个物理学老师仅有物理知识还不够,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地理等知识,甚至伦理学、儒学、道学的知识。这样,他的课堂将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去创新。

三、学生创造力的基石

要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阵地。既要重视学生的领悟能力,又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有创造力的基石。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要创设条件,提供信息,让学生自己感受、领悟。有一位叫法尔图什尼亚克的历史老师,“对学生来说,听他的历史课就像过节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406页,教育科学出版社)他就是让学生领悟,以致能培养出听过他课的学生终身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而这种领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再有是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找问题,提问题,从新旧知识比较中发现问题,在教与学中发现问题,在重难点上发现问题,无疑处甚有疑。让课堂成为学生闪现无数问题的场所,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索。

四、课堂的技巧

要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的阵地,教学中教师还要讲究课堂技巧。

1.精心设计,让学生自觉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如:“展现一下,谁来试一试”,“我能行,请听我讲”等语言在课堂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多鼓励,绝不责难,让学生感到学习与他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2.让学生有选择余地。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的,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都有自己的收获,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对待,因为他有自己的选择,这也是因材施教。

3.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用“诊断”“反思”“促进发展”的新理念,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分类”“排队”“互相比较”,要对学生在课堂中一闪而过的亮点多表扬,赞许。

总之,要时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用科学的方法和创造的精神来对待课堂,对待学生,对待教师。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氛围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基础会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