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的造型变化

时间:2022-02-06 09:37:37

在佛教尊崇的信仰偶像中,观世音菩萨的地位和影响非常大,是显密两教共同重视,且特别敬仰的一位大菩萨。我国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民间,以及南洋的华侨,无一不信有观世音菩萨的,甚至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说。在亚洲其他地区如:印度、越南、日本、韩国,也都特别重视观世音菩萨的信仰。这在各地古代佛教美术的表现中,可以得到证明,从目前发现的绘画及雕塑之中,以观音圣像占有的比例最大。

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信仰主要源于《妙法莲华经》第二十五品(普门品)的盛行。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 (Avalokitesvara),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译为“观世音”,玄奘译为“观自在”,另外还有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现音声”“圣观音”等,通常多用观世音来称这位大菩萨。

根据佛经的记载,观音菩萨有着不同的化身,最多达到三十三身。包括:马头观音、日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绢索观音、准提佛母等,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十一面观音。

众所周知,佛教中的造像依据是佛经。佛教造像是对佛经的具体体现,也是信徒修行佛法时观想和参拜的对象。

十一面观世音的出现是在《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之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北周时代(公元557-581),由印度人耶舍崛多译出。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册,是叙述十一面观世音菩萨神咒功德的经典,属于早期密教的事部法。

在《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十一面观音的具体形象和重要特征,同时也规定了该像的制作要求。“……彼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旃檀作观世音像。其木要须精实不得枯箧。身长一尺三寸作十一头。当前三面作菩萨面。左厢三面作嗔面。右厢三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面。顶上一面作佛面。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一面各戴花冠。其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左手把澡瓶。瓶口出莲花。展其右手以串璎珞施无畏手。其像身须刻出缨珞庄严。尔时其人造此像已……”

早期的十一面观音造像就是按照这种要求完成的,像的主面与身体呈正常比例,并且与旁边或上面的小面尺寸相差较大,诸小面如花蕾般排列于主面之上或其侧,如同菩萨的花冠饰物。主面头上一般环置10小面,最上置佛面,这种像式的头面排列数量自下而上为1-10-1。在图一、二、三中可以清楚看到这种造像形式。

图一为唐代十一面观音头像,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图二和图三是收藏于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的一尊木制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的局部,年代为日本的平安时代(八世o ),相当于中国的唐代。

虽然《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出现的时间很早,但唐代以前的十一面观音造像目前还没有发现。现在能够见到最早的十一面观音都是唐代风格的造像形式,而且数量较多。这和唐代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有关,这个时期对于观音的信仰和崇拜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由玄奘译出《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后,使得信奉十一面观音的活动达到了顶峰。不仅在中国各地都能见到十一面观音这种造像形式,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如图四、五、六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图四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十一面观音造像了,该像位于敦煌莫高窟321窟东壁北侧,是初唐时期(七世纪)绘制的彩色壁画,高274cm ,宽194cm。该像八臂十一面,头像排列非常特别,共分六层,每层面像数为3-1-4-1-2-1,第二层为一坐佛,顶层为佛面,其余为菩萨面。

图五为唐代(八世纪) 石刻十一面观音立像,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像双臂十一面,头像分4层,每层面像数为1-5-4-1。虽然头像的安排已有了变化,但服饰和手臂的造型还是遵循佛经里的要求。

图六是位于四川安岳卧佛院45号窟左壁的石刻造像,该像高135cm ,造像时间为九世纪,该像为十一面,身前六臂,分握法器。身后用阴线纹刻出千手。可惜的是头部已残缺,不过从剩余部分还是可以看出有三层或四层头像,最下层的三个头像较明显。第二层有四个或五个头像,因破损严重,很难辨别清楚了,第三层有四个头像,最上层就很难看清了。

通过上面三尊造像可以看出,造像的形式和材质都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不仅头像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头像的排列也出现多种形式。而手臂的变化最大,从双臂变化为六臂、八臂、十六臂,甚至千手千眼也出现了。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出现是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在公元650至660年间由伽梵达摩初译而来,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这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早期汉传千手观音的图画和雕像绝大多数只有一头,至于手臂则有多种变化,大多数为二只大臂,有些有十八只、四十只乃至四十二只大臂,画有千手的则在主尊后面以扇形再画上千只小手,较少见多头多面的情形。图六中的造型已经突破佛经中规定的标准,这在唐代以后观音造像中有更多的体现。如图七、八、九。

图七是五代-北宋时期(十世纪)的彩色麻布面十一面观音坐像,高14.2cm,宽98.8cm ,为法国卢浮宫藏第3587号藏品。该像八臂十一面,头像分4层,每层面像数为3-5-2-1,结珈趺座。这是此像与众不同的地方。

图八是宋代(十一世纪)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壁画,位于76窟北壁中部,高210cm,宽200cm 。此像为立像,八臂十一面,头像分四层,每层面像数为3-5-3-1,底层左右为嗔像,第三层中间有一尊佛立像,顶层为佛面。比较特别的是在眉心和八只手臂的手心各有一眼。

上一篇:如何促进高校女子足球公共体育课的开展 下一篇:不一样的沙海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