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快乐音乐活动”的有效优化

时间:2022-02-06 07:09:53

幼儿园“快乐音乐活动”的有效优化

摘要:在幼儿园所开展的音乐活动需要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才能在借由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笔者从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四种策略,即采用了明确的目标意识、切当地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正确的对象意识管理等方式,初步尝试总结出音乐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策略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针对艺术教育中重技能和结果,轻情感和社会教育的现象,在幼儿园艺术集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充分重视幼儿的自由表现,通过建构适时的助推支架推动幼儿自主发展。

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在组织的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笔者自身而言,会遇到艺术技能传授与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力之间的矛盾,故而使用何种恰当的策略,怎样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及实践意义的。现今,幼儿园教育教学多以“儿童、全体、普通、开放”等原则为引领,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需要能从教育教学的理念直到细小的语言组织环节的提问都能摆脱单一维度的思考模式,全方位的考量音乐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下列问题转变成了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中无法回避的,即:

“选择何种策略才能真正促使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调动全体幼儿参与音乐活动?”

“歌唱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为何?”

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不在于书本,而在于真正的日常教学实践。鉴于此,笔者以园级课题开展一年以来的素材加以整理和积累,并将实践中的点滴积累成文,从“教学目标――学习动机――组织策略――对象意识”等四个维度加以阐述,试探寻出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明晰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

在《纲要》以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时从以前的“为音乐而音乐”的教学目标,转变为“通过歌词培养幼儿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音乐只是幼儿通过音乐艺术形式感知美、体验美的形式之一。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才能更顺利的进展,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也才能更好的针对幼儿表现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基于目标自身的活动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目标的设定要从本阶段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音乐学习特点出发,符合本阶段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比如为小班幼儿设定的“用动作表达歌词内容”目标,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小班思维动作直观性的特点。

第二,活动目标的难度要适宜,既要适合幼儿当前的生活和经验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初步学唱歌曲”、“学唱歌曲、新编歌词”这样的目标既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经验,又让幼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在教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第三,目标表述要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学会内外圈换舞伴队形、学会三舞伴互动队形”这样的目标表述就很容易操作完成。如能在活动课设置好这样的教学活动目标进行教学,进而完成活动目标。

二、掌握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肯定要依据幼儿此项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基于园本课题的开展进程,笔者作为一名任职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采取了以下两种策略。

其一,故事法。幼儿都喜爱听别人讲故事,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开展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时设置和乐曲内容相关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有的兴趣。如《农夫与禾苗》的音乐欣赏活动,可在引入阶段创编一个农夫辛勤在田里耕种的小故事,将幼儿更好地带入音乐的想象的情境中。

其二,实物吸引法。如在《水族馆》片段赏析时,笔者带领幼儿观察了植物角中的各类小鱼,并在活动课利用家长带来了各类小鱼、小虾等,先期让幼儿更好地观察、感知水中生物的形态和特点,调动幼儿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新鲜的、特别的玩具作为引入环节的铺垫。

三、灵活使用活动教学方法

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也是关系到教学活动完成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进行生活与学习的幼儿思维处于初级阶段,对他们的教学指令一定要简单、明确。如:“请先听我唱”、“请跟我学唱”、“你也来试试动动你的身体吧”、“请听清音乐的前奏”等等,这一系列指令性的言语,能使幼儿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做。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前必须明确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具体任务,知晓每一个活动环节的操作性定义,以便给幼儿明确、清晰的指令。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并逐步开展活动。

1.让幼儿真正学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儿童的发展都是主动的,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扮演着音乐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或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并时常有意无意的无视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只会在教师开展过程中一味的模仿节拍或者记忆歌词。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应作为整个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在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中。

2.让音乐环境浸润幼儿的心灵

通过潜移默化的音乐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能充分浸润在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变枯燥的音乐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关音乐环境是否能真正丰富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已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加以佐证。

四、具备活动组织管理的对象意识

每个幼儿的音乐能力都是不同的。这一方面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幼儿的音乐能力个体差异性特别明显。因此,需要以本班幼儿现有的音乐能力水平位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让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当然,此项活动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未必能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有较好地达成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对音乐活动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维”思考的角度,不冒然给班级中的幼儿下判断性的评语。应以开阔的视角和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做评价,真正将活动组织中的对象意识时刻付诸于实践。

总之,重新审视组织音乐活动,制定出有利于幼儿整体发展的音乐活动目标,明晰了活动教学对象的管理措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观念,那我们就将会贯彻艺术教学所应达到的最本质目的,努力为其创造一个获得全面、丰富以及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让艺术之光开满每个孩子纯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秀萍. 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2]许卓娅.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许卓娅, 孔起英.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艺术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论互动教学法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