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饭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时间:2022-02-06 06:00:11

从黄帝始烹谷为粥至今,中国人吃粥的历史已有了数千年之久,4000年前粥还仅仅有食用价值,从2500年前开始,它的药用价值也渐渐被挖掘出来。汉代医圣张仲景就曾嘱咐病人在喝完药之后再吃些热稀粥,有助药力的散发。进入中古期后,粥更是把食用与药用的功能完美融合,上升到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高度。

古人认为:“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更称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中医认为,粳米有治诸虚耐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的功能。粳米煮粥可以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泄。谷类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经慢火久熬之后,质地糜烂,甘淡适口,很容易被消化吸收。而脾胃居于五脏中心,为中土之脏,“中土之气旺,则各脏自强,胃气一败,百药难施”。脾胃是后天之本,饮食为营养的来源,粥养正是为了补益胃气,顾护中土,是扶助正气的一种自我养生法。

宋代张耒在《粥记》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食粥可以成仙听起来略有夸张,但能延年益寿却还是可信的。清代养生家曹慈山给大家总结了一首《粥疗歌》:“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乌发又补肾,粥加核桃仁。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如果完整看完这首诗歌,大家一定会被粥的诸多养生功效大大震惊的!

神仙粥――恢复体力,固精,止尿频

以前有个朋友介绍一位退休老大哥,让我帮着看看病,他说自己很苦恼,总觉得精神疲惫,腰酸无力,怎么休息都缓不过来,没有胃口吃东西,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而且经常想小便,有时还遗精,看了好多医生,也吃了不少药,苦没少吃,就是没什么效果。一听他这情况,我当时就跟他说:“别着急,别上火,我告诉你个不受罪的法,保准能有效。”“什么法?不受罪?还能有效?”“喝粥!”

“喝粥?喝什么粥?”“神仙粥!”“神仙粥?那可上哪喝去啊?”看着老哥哥越瞪越大的眼睛,我说:“哪也不用去,就在家自己做!方法很简单,把一斤山药蒸熟,去皮。半斤去壳的芡实,煮熟后,捣烂。再加500克粳米,如果能再加二三两韭菜子磨成的粉末就更好了。慢火煮成粥, 空腹时吃。”老大哥还是有点半信半疑,我又给他来颗定心丸:“放心吃吧,这粥在唐朝可火着呢,修炼的道士们没少吃呢。”

这粥怎么就这么神奇呢?我们一样一样来看看它的组成。先说山药。我国食用山药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它就被誉为补虚

佳品。清末医家张锡纯说:“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现代研究证明,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提供大量的黏液蛋白,这种多糖蛋白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而芡实可以益精神,令耳目清明,开胃,治小便不禁,遗精。粳米可以健脾胃、补中益气。韭菜子有补肾助阳,固精止遗,健脾暖胃的功效。

其实从这款粥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古人对它的钟爱,真是此粥只应天上有,常人久喝定成仙。

这款粥的名字听起来就带着灵妙之气,之所以会有这一名号,大概是因为粥里最主要的成分是制首乌。

制首乌是炮制后的何首乌,关于何首乌有很多传说故事。唐代李翱《何首乌传》中详细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何田儿的人,自小体弱多病,到58岁还没娶妻生子。一天他挖到了谁都不认识的“天赐良药”,就把它研成细末,每天早晨空腹用酒送服一钱,几天之后他开始感觉到身体有力气了,又坚持服了几个月后,身体越发强健,而且精力充沛,于是增加到每天服用两钱,一年后他身上的老毛病都好了,花白的头发都变成了黑色,苍老的容颜也变年轻了,看起来像个小伙子,于是他下山娶妻,十年之内生了好几个儿子,他和大儿子继续服此药,两个人都活到160岁,大儿子到130岁时头发还是乌黑的,因为大儿子的名字叫首乌,于是就把这神药取名何首乌,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了下来。后人李翱打听到了秘方并服用后,也成了老寿星,于是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著书流传。

现代人也许没有古人那么强烈的长生愿望,但在有生之年活得舒服、活得健康、活得漂亮却基本是每个人共有的梦想。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经常会感到头昏脑涨、精神不振,更让现代人烦恼的是头发白得越来越早,脱发越来越多,影响了美观,也影响了自信。这样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遵生八笺》中的一款药膳――仙人粥。做法简便易学,需要制首乌30克,粳米60克,红枣5颗,红糖适量。先刮去首乌皮,切片煎浓汁去渣,然后和粳米、红枣一起入沙锅煮粥,最后放入红糖少许调味。早晚空腹食用,长期坚持有养血益肝,固精补肾,健筋骨,乌须发的功效。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红枣健脾益气,粳米和养脾胃、益精强志,红糖补血。诸料相配,共成补益先天之肾,和养后天之脾,抗衰防老之品。而且这款粥香甜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食用仙人粥期间,忌吃葱蒜,煎煮时也忌用铁锅,以免破坏了药力。

饧是古时的“糖”字,就是用麦芽熬的糖稀。自古以来,人们的口味就是多样的,有些人好咸,有些人好甜,有些人好酸。好甜的人喝粥,常在粥里加入糖类。古时把这种加了糖稀和杏仁酪的粥,称为饧粥。

这款粥还与我国的节俗文化有关:中国的寒食节有食粥的风俗,唐宋以后,这款杏仁饧粥就成为一种普遍的节令食品。过去清明前后,街头巷尾总有小贩吹箫招揽食客卖饧。晋代的陆在《邺中记》中有对这一民俗的简单描绘,说在古时并州,也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有这样的习俗,为了纪念介子推,要断火冷食三日,在禁烟断火的日子里主要靠一些寒食来度日,其中就包括用杏仁酪、糖稀和粳米一起煮的饧粥。“海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市远无饧供寒食”,“箫声吹暖卖饧天”,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道:“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从众多提到饧的寒食诗作中不难看出,古代过寒食节必须有饧食,没有饧,根本不叫过寒食节。其实作为一款养生保健粥,我们不必非等到寒食节时再吃,平时就可以多吃吃,把50~100克杏仁用热水浸泡,去皮尖,用水研细熬膏,与250~500克糖稀混匀,每次喝粥时取1汤匙,搅于粥内,随意服食。能润肺止咳和胃,对肺虚咳嗽气喘、习惯性便秘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本草纲目》一书说:“饴饧用麦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李时珍还引用《集异记》中使用寒食饧曾治愈健将邢曹进眼目中的飞矢恶疾等病例说明饧的功用。也就是说,从古时候起,它就不仅仅是一款节日用粥,很多医家都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并且大力推广。

上一篇:平常食物中的不平常养分 下一篇:蜜膳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