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第四季度行业报告

时间:2022-02-06 04:13:01

银行业第四季度行业报告

中期业绩确认行业基本面逐步改善

2009年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228亿元,同比下降3%,但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上升了7%,行业业绩呈现改善趋势。息差缩窄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但值得欣慰的是,从环比来看,息差环比下滑幅度已出现大幅缩窄,估计大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已于年中基本见底。对业绩有正面贡献的几个因子表现良好:一是规模快速增长,总资产同比增幅达28%,上半年新增贷款同比增长34%(4.5万亿元,是金融机构总新增额的61%左右)。二是资产质量相对稳定,拨备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222亿元,不良率下降至1.54%,这一情况即使在部分银行为平滑利润而放缓拨备计提的背景下,行业总体不良拨备覆盖率仍能提升至148%,离监管层期望要求仅差几个百分点。三是中间业务收入好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9.8%。四是部分银行压缩费用力度明显。

新资本规定出台,银行将趋于资本节约式扩张

上半年在经营压力下“以量补价”策略的实施,使得部分资本状况一般的银行在资本充足指标方面下滑明显,接近监管底线。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银监会根据该类指标对银行在业务准入、规模扩张、机构设立等方面采取分类监管措施。据报道,银监会已在8月开始对部分资本充足率低于9%的银行暂停新业务和新机构的审批。从中报数据来看,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民生银行都在此受限银行之列(图1)。

早在几个月前,市场传言监管层将提高对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8%,同时要求中小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0%到12%。随后银监会公告将于2010年底实施的资本充足率相关指引征求意见稿,严格资本指标的分子“合格资本”和分母“风险资产”的计算。8月下旬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资本通知”),该通知主要条款及影响如下:一是发行次级债时,主要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其他银行不得低于5%,且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务等原则上应面向非银行机构发行,上述两点要求将增加银行未来发行次级债的难度和成本。二是主要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额度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25%(其他银行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0%),从现行规则下的50%下降了25个百分点,减小了银行财务杠杆的运作空间。三是应将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务等监管资本工具,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的次级债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比当前最多允许交叉持有他行债不超过核心资本20%的规定更为严厉,旨在降低目前近51%次级债为银行间交叉持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资本监管力度的加强,预计将对银行后期的资本管理和资产配置策略产生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会使得银行在后期高风险资产配置(例如高风险行业的信贷扩张)上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资本节约式规模扩张将是未来经营策略的发展方向。二是由于内生资本能力提高非朝夕可实现,预计部分银行在未来会有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行业基本面继续小幅回升

四季度信贷增长适度放缓

截至8月末,我国当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为8.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万亿元,各类贷款新增额皆接近去年同期新增额的两倍。从分部门来看,居民户和非居民贷款占比分别为19%和81%。从结构来看,居民短期贷和以按揭为主的居民中长贷的占比分别为7%和12%,非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占比分别为16%和48%,票据融资类占比约为15%左右。近两个月,信贷新增的主要力量除了非居民中长期贷款外还新增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类则由于前期天量新增陆续到期缘故而呈现负增长趋势,短期贷款由于经济复苏信号背景下信贷需求上升而在8月开始有所增长(图2)。

后期的信贷投放规模不仅取决于资金需求面,还取决于银行自身的投放能力及投放策略。近期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复苏信号有所增强,央行公布的贷款需求指数自年初回升后维持在正常水平,银行业内人士亦表示企业贷款申请意愿在近几个月环比有所增加。但笔者认为未来几个月的信贷增长或将受制于资金供给面。信贷新增额在7月份和8月份已回落到与历史年份接近的水平,预计9月份后的第四季度将下降明显。理由有以下几点:

市场对政策面或微幅紧缩仍有预期。监管层虽不会过度紧缩信贷以防伤及经济复苏,但可能会出于警惕天量信贷投放后带来的通胀压力及信贷风险而相机微调或出台风险控制政策。下半年以来,先是央行强调2套房贷政策不变,而后市场又传言央行曾向多家银行发行千亿惩罚性定向央票以引导信贷理性投放,不久银监会又陆续《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资本指标监管要求相关通知。上述政策对银行放贷将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银行在信贷投放时亦须考虑自身资本指标和监管层的风险管理要求。前期“以量补价”策略下信贷的大量投放使得多家银行的资本充足指标下降较快,且在目前监管层逐渐加强资本监管要求的背景下,银行将从之前的粗放式规模扩张转向资本节约式发展,资产配置策略将随之调整。另外,前期信贷主要投向领域是政府主导的“铁公基”类项目,贷款集中度风险愈发凸显,不难推断部分银行出于控制集中度风险将会调整贷款投放策略(包括行业和客户群体),预计后期有效信贷争取目标将从前期的政府主导类项目开始向私人投资类项目转移。

陆续到期票据融资的替换相应。上半年投放的票据融资类贷款将陆续到期,所释放的额度大约1.23万亿元,可用于满足实体经济的新增信贷需求,将影响新增额的公布数据。

拆分结构来看,大幅增长后续力不足。在今年7月、8月信贷新增占比近半的主要是以按揭类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该类贷款与房地产销售情况高度相关并存在滞后性,近期房地产销售的回落将对未来居民按揭新增形成一定的拖累(图3、图4)。

历史投放规律。除具特殊背景的2008年外,历年的第四季度新增贷款与其他月份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图5)。猜想原因之一是,第四季度新增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对当年业绩贡献相对有限,例如年末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可能都不足以抵消拨备支出等费用。

信贷供给增长的放缓,对银行业的业绩影响其实是利好多于利空。首先,资金趋紧环境下,银行的信贷议价能力将趋于上升。新增量虽不多,但存量贷款在资金趋紧环境下会出现“低收益类转向高收益类”的结构转换,这都将有助银行息差回升,从而提升业绩。其次,2009年净利润基本上已被前期大量投放的信贷所锁定,而第四季度新增贷款对当年业绩贡献非常有限,甚至可能是负值。由于中报数据未能超预期,部分人士认为银行上半年天量贷款仍无法实现“以量补价”,而下半年信贷放缓使得他们更为担忧银行业绩表现。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有许偏颇。规模对业绩的贡献取决于期间平均贷款余额和贷款存续时间两项因素,中期业绩仅仅是体现已投放贷款的部分效益,随着时间推移,存量平均贷款将在后期继续释放效益。截至8月末已投放的8.15万亿元新增贷款中,如剔除期限较短的票据贴现类及考虑时间因素,2009年新增平均贷款余额约5万亿元,其是2008年全年贷款平均余额的两倍(图6)。即使8月后贷款新增为0,至少已有5万亿元的贷款将对2009年的业绩持续贡献效益(其中的中长期贷款更是将继续在2010年甚至更长的年份持续贡献利润),2009年净利润基本已被前期的信贷投放所锁定。后期信贷新增量减少对银行股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市场流动性变动对市场心理及估值的影响。

净息差四季度将继续回升趋势,但回升幅度有限

净息差在今年上半年已基本见底,下半年将企稳回升。从近两月对银行的调研沟通以及银行举办的中期业绩会议上了解到,大部分银行的净息差已于今年五六月左右见底,未来有望企稳回升。银行业绩对息差的敏感度大于规模增长。未来息差将成为驱动银行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动力。

由于存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银行议价能力趋于上升以及市场利率企稳上扬,息差后期出现企稳回升的可能性增大。

首先,银行贷款收益率或将出现企稳回升。信贷需求在经济有所好转下开始增加而银行信贷投放动力趋于减弱,可以预计后期资金供给或将趋紧,有利于银行的信贷议价能力的上升。存量贷款在资金趋紧环境下亦会继续“低收益类转向高收益类”的结构转换,由图7我们可以看出,低收益类的票据贴现资产占比自今年3月份开始下降并在七八月份呈现负增长,而较高收益率的其他类贷款占比则继续向上攀升。

其次,银行间市场利率在6月份摆脱3~5月的低谷徘徊后开始回升,7月份更是明显反弹了41个基点,8月份曾较7月份有所回落但仍高6月近30~32个基点,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保持平稳或继续小幅上行,基于两点:一是银行间流动性充裕度有所下降,体现在贷款与存款的余额同比增速持续扩大,存贷差自6月峰顶延续下降。二是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后期可能对政策进行微调,预计未来市场利率上行趋势会继续延续。

最后,银行资金成本趋于下降。在股市楼市火爆的背景下,资金开始停止定期化而出现活期化势态(图8),而历史较高利率的存量定期存款有相当部分(上市银行整体大约有17%)将在未来进行重定价并执行较低的利率,银行资金成本趋于下降(图9)。

净息差在未来的一个季度的回升幅度有限,理由如下:

首先,不同资产利率变动对净息差NIM的变动影响不同,依次分别为贷款、投资和同业类资产。我们利用上市银行2009年中报数据进行了测算,在忽略重定价因素(假设全部资产在利率变动时立即进行重定价,但提醒实际情况中须综合考虑重定价因素对业绩的影响)、忽略某类资产利率变动对其他类资产或负债利率产生辐射影响的基础上,测算结果显示(图10),贷款利率变动对净息差的影响幅度最大,投资类资产利率次之,同业资产利率再次之。

其次,目前已经有所启动迹象的是同业市场利率,另外两类利率存在反弹预期,但实际反弹及大幅反弹仍尚需时日。笔者预计贷款利率调整政策在年内出台的可能性较小。尽管前期银行贷款大幅增长,但CPI同比恢复正增长可能要到四季度才会发生,年内担忧通胀还为时过早,且目前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预计决策层在看到明显且持续的经济好转信号以及通胀风险有所抬头之前,上调利率的可能性较小。根据笔者所在的宏观策略组预测,宏观经济的周期性高点将会出现在2010年第一季度,通胀苗头最早在2010年才能出现。

今年的拨备计提压力较小

银行中报数据显示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预计年内都将保持稳定。2009年中期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222亿元,不良率降至1.54%。虽然部分银行降低拨备计提力度以支持业绩表现,但由于总体资产质量的改善,行业拨备覆盖率仍然进一步提升至148%左右。预计资产质量后期将保持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充裕的市场流动性、来自监管层支持的贷款重组政策以及经济好转趋势的延续,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还款能力。二是预计后期房地产价格将持续高位一段时间,银行贷款抵押品价值将因此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银行信贷资产提供较好的安全边际。三是经济企稳信号继续增强。四是今年新增贷款由于占比较大的贷款主要是中长期限和政府相关类,在短期内转为不良的可能性亦较小。

监管层提出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要求,行业整体而言离此要求仅差几个百分点,但对于部分距此有一定差距的银行(图11),则将形成一定的压力,剩下的一个季度或加大核销和不良催收力度等方式、或加大拨备计提力度来达到监管要求。

(作者单位: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金融综合化经营仍然是大势所趋 下一篇:商业银行银银合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