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时间:2022-02-05 02:27:59

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和采集数据,结合专家评价,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

关键词:农副食品加工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预警系统主要用于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的监测,并根据指标数值的变化,揭示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状态、结构等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按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表现,笔者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将一级指标体系细分为产业经济因子、产业环境因子和产业科技因子等三个二级指标。同时,将三个二级又分解为若干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产业科技因子A:直接反映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几级指标:

(1)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增率(%)A1=本年度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年度劳动生产率×100%

(2)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收入比重(%)A2=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100%

(3)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A3=R&D经费/销售收入×100%

(4)工程技术人员比增率(%)A4=本年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上年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100%

2.产业经济因子B:直接反映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获利能力,包括以下三级指标:

(1)产业销售利税率(%)B1=利税总额/销售收入×100%

(2)产品销售率(%)B2:本年度产品销售率

(3)产业增加值指数(%)B3=本年度产业增加值/上年度产业增加值×100%

3.产业环境因子C:直接反映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包括以下三级指标:

(1)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增率(%)C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上年度劳动生产率×100%

(2)GDP增长率(%)C2: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3=产业增加值/GDP×10000?酃

(二)评价方法的确定

在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之后,笔者按照如下程序和步骤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

(1)确定指标的权重。所谓指标的权重,是指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值,一般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信息量权重法,专家估价权重,层次分析法等。各方法在适用时各有侧重,何时适用何种评价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笔者考虑到数据计算的方便以及计算结果的直观易懂,结合专家智慧,采用专家评价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笔者从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生产部门等部门和单位邀请了10位专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对各专家为各指标所赋的权重进行数学平均,得到各二级指标A、B、C的权重为0.4、0.4、0.2,三级指标A1、A2、A3、A4、B1、B2、B3、C1、C2、C3、0.3的权重经计算为0.3、0.2、0.2、0.4、0.2、0.4、0.3、0.3、0.4。

(2)确定指标数值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值。根据人们对数据的认知习惯,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参考隶属函数的计算原理,将各指标的值进行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值。考虑到指标标准化后数据的直观性和更便于比较分析,笔者将隶属函数中常用数值的范围(0,1)扩大为(60,100),即该指标的最大值为100分,最小值为60分,其他各指标的标准值按照线性插值公式计算。各指标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Ai=(Xi—Ximin)/(Ximax—Ximin)×40+60。

其中,Ai是指标Xi的得分值,即标准值;Xi是产业第i项指标Xi的实际值;Ximin是该指标的最小值;Ximax是该指标的最大值。

其次,将按照专家平价法所获得的指标权重分别赋予各指标。

最后,计算指标的综合得分。按照以下公式,对标准化后的各二级指标进行赋值计算。

A=0.3×A1+0.2×A2+0.2×A3+0.3×A4

B=0.4×B1+0.2×B2+0.4×B3

C=0.4×C1+0.4×C2+0.2×C3

O=0.5×A+0.3×B+0.2×C

(三)警情的确定

为了对警情能有一个更直接的观察,我们根据一级指标的得分,参考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将警情按照绿黄红三种颜色加以区分。绿灯得分范围为75及以上,将其赋值为1,表示无警情,产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黄灯得分范围为70—75分,将其赋值为0,表示有警情,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红灯得分范围为70分及以下,将其赋值为-1,表示警情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二、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通过采集1999年到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见表1。

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河南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河南省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数据和现状表明,该产业在河南省曾经历了快速发展,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笔者利用预警系统对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

三、 评价及预警结论

(一)总体趋势

该产业已经过了发展的高峰,有发展放缓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

(1)2000-2006年,随着河南省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倍增式发展)。该产业与区域总体经济环境关联性较强,受外部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

(2)2006-2009年,发展速度放缓,科技投入增强,发展质量提高,利税率递增。

(二)分年度警情

2001年警情严重;2000年以及2003年,警情较轻;其他年份无警情。

(三)建议

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实现农民增收、支撑河南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其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应引导该产业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拓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鼓励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业附加值,避免本省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做大做强。既要维持产业在成熟期的健康发展,又要引导产业寻求新的突破和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防止产业从成熟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

1.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及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和采集数据,结合专家评价,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

关键词:农副食品加工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

一、评价体系的建立

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预警系统主要用于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的监测,并根据指标数值的变化,揭示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状态、结构等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政策,保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

按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表现,笔者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将一级指标体系细分为产业经济因子、产业环境因子和产业科技因子等三个二级指标。同时,将三个二级又分解为若干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产业科技因子A:直接反映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以下几级指标:

(1)产业劳动生产率比增率(%)A1=本年度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年度劳动生产率×100%

(2)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收入比重(%)A2=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100%

(3)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A3=R&D经费/销售收入×100%

(4)工程技术人员比增率(%)A4=本年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上年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100%

2.产业经济因子B:直接反映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获利能力,包括以下三级指标:

(1)产业销售利税率(%)B1=利税总额/销售收入×100%

(2)产品销售率(%)B2:本年度产品销售率

(3)产业增加值指数(%)B3=本年度产业增加值/上年度产业增加值×100%

3.产业环境因子C:直接反映产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包括以下三级指标:

(1)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增率(%)C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上年度劳动生产率×100%

(2)GDP增长率(%)C2: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3)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3=产业增加值/GDP×10000?酃

(二)评价方法的确定

在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之后,笔者按照如下程序和步骤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

(1)确定指标的权重。所谓指标的权重,是指评价事物总体中诸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值,一般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信息量权重法,专家估价权重,层次分析法等。各方法在适用时各有侧重,何时适用何种评价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笔者考虑到数据计算的方便以及计算结果的直观易懂,结合专家智慧,采用专家评价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笔者从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生产部门等部门和单位邀请了10位专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对各专家为各指标所赋的权重进行数学平均,得到各二级指标A、B、C的权重为0.4、0.4、0.2,三级指标A1、A2、A3、A4、B1、B2、B3、C1、C2、C3、0.3的权重经计算为0.3、0.2、0.2、0.4、0.2、0.4、0.3、0.3、0.4。

(2)确定指标数值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值。根据人们对数据的认知习惯,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参考隶属函数的计算原理,将各指标的值进行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标准值。考虑到指标标准化后数据的直观性和更便于比较分析,笔者将隶属函数中常用数值的范围(0,1)扩大为(60,100),即该指标的最大值为100分,最小值为60分,其他各指标的标准值按照线性插值公式计算。各指标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Ai=(Xi—Ximin)/(Ximax—Ximin)×40+60。

其中,Ai是指标Xi的得分值,即标准值;Xi是产业第i项指标Xi的实际值;Ximin是该指标的最小值;Ximax是该指标的最大值。

其次,将按照专家平价法所获得的指标权重分别赋予各指标。

最后,计算指标的综合得分。按照以下公式,对标准化后的各二级指标进行赋值计算。

A=0.3×A1+0.2×A2+0.2×A3+0.3×A4

B=0.4×B1+0.2×B2+0.4×B3

C=0.4×C1+0.4×C2+0.2×C3

O=0.5×A+0.3×B+0.2×C

(三)警情的确定

为了对警情能有一个更直接的观察,我们根据一级指标的得分,参考道路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将警情按照绿黄红三种颜色加以区分。绿灯得分范围为75及以上,将其赋值为1,表示无警情,产业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黄灯得分范围为70—75分,将其赋值为0,表示有警情,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红灯得分范围为70分及以下,将其赋值为-1,表示警情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二、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通过采集1999年到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结合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见表1。

河南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河南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正在成为河南省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数据和现状表明,该产业在河南省曾经历了快速发展,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笔者利用预警系统对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预警。

三、 评价及预警结论

(一)总体趋势

该产业已经过了发展的高峰,有发展放缓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

(1)2000-2006年,随着河南省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倍增式发展)。该产业与区域总体经济环境关联性较强,受外部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

(2)2006-2009年,发展速度放缓,科技投入增强,发展质量提高,利税率递增。

(二)分年度警情

2001年警情严重;2000年以及2003年,警情较轻;其他年份无警情。

(三)建议

农副食品加工业作为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实现农民增收、支撑河南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目前其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应引导该产业向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拓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鼓励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业附加值,避免本省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做大做强。既要维持产业在成熟期的健康发展,又要引导产业寻求新的突破和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防止产业从成熟走向衰败。

参考文献:

1.叶正波.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理论及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推进服务价格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