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刊: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试验田

时间:2022-02-05 04:28:42

班刊: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试验田

【摘 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课外指导学生创办班刊,即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班刊 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旨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呢?实践证明,办班刊这种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办班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出版班刊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在时间上突破了40分钟的束缚;在空间上打破了教室的限制;在方式上灵活多样;在内容上由学生自由选定;在出版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协助者、辅导者。在刊物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可以在某项分工中充分显示自己,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以作文教学为例来说,有了班刊这块试验田后,作文真正成为习作,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不必忌讳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不必担心文章是否符合规矩,只要是自己想到的,就可以将它写出来。班刊成为学生挥洒个性、展示个人风采的广阔天地,这样也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增,而兴趣就是学习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此外,每一期班刊对于负责出版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觉地面对并想方设法去解决遇到的困难。通过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学习、勤于探究的习惯。

其次,创办班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要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编辑出版一期刊物,包括主题的确定、组稿、审稿、编辑、文字录入和排版、封面设计与插图、装订等等不同的工作,需要多人分工协作来完成,单靠一己之力是很难把所有的工作做好的。因此,每到编辑出版班刊的时候,承担出版任务的学生就根据各人的特长,负责相应的工作,为出版好这一期的刊物而竭尽己能,使学生在共同完成出版任务的同时,学会怎么与他人交流,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再次,创办班刊有利于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教学应该“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电脑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而中学信息技术课的科任教师总抱怨学生对课内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时都想着上网玩游戏聊天,学校和家长都视学生上网为洪水猛兽,生怕他们沉溺于网络而荒废了学业。其实,只要有正确的目标、适当的指导,这些抱怨和担忧就大可不必了。要编辑出版好一期班刊,就不可避免要用到计算机和有关的应用软件,录入文字、排版、加插图、设计封面……学生为了更好地完成编辑出版任务,就会主动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还有诸如word、wps之类的文字处理软件,他们会更多地把网络作为向别人借鉴学习的途径,或者搜寻出版素材的工具,而不只是用来玩游戏和消遣了。

由此可见,创办班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在指导学生办班刊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教学上,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同样,指导学生编创班刊也一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说稿件的征集,刚开始时作品允许是摘录的,逐步减少摘录的作品而鼓励原创的作品,直至完全是学生自己的创作。又比如刊物的编辑,一开始要求可以低点,允许手抄,然后要求用计算机使用专门的文字处理软件来编排。作品一开始可以是纯文字的,逐步要求加入适当的插图。学生的创作开始可以是完全自由的,之后可以围绕着一定的主题来创作。总之,要让学生觉得有乐趣,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不断的进步,切忌一下子向学生提出太高的要求,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从内心抵制这项工作。

第二,要善于指导,使课外活动有效促进课内学习。班刊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试验田,当然以学生的自由创作、自主活动为主。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放任而不加以指导。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分析问题容易片面、武断、情绪化。因此,教师的适当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比如,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校园内外的某一话题来出版班刊,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辨明是非、认清善恶。或者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出版班刊上来,比如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知识、文学鉴赏文章的写法、诗歌的写法等等,将作为课外活动的班刊办成促进课内外交流的平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舞台。

第三,要持之以恒,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治学贵在持之以恒,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样需要持之以恒;也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出版班刊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关键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方法灵活些,活动丰富多彩些。比如,每出版一期刊物都招聘一个主编,只要学生觉得自己可以担任都可以毛遂自荐,如果同时有几个人提出,那么就先让他们各自将自己的出版计划、编辑思路在班上公布,由全班投票决定,然后由主编去选择负责其他分工的人员。这是一种做法。另外,也可以由教师将全班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出版小组,轮流完成出版任务。每期刊物出版后,评选最佳作品,一个学期可以评出几期好的刊物给予奖励。还可以设置一些单项奖,比如最佳封面、最佳话题、最佳版面、最佳美术设计等,都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以结合重要节日或者纪念日,指导学生出版专刊。比如,元旦可以出版新年专刊,校庆可以出版校庆专版,“五四”可以出版青春纪念版……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高了,就能自觉投入了,长期进行下去,自主学习就成为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能力。

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学生能否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善思、会思,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指导学生出版班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尝试,为学生开辟的一块试验田。我相信只要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语文学科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南康中学。

上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困惑 下一篇:音乐是学习语文的一股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