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

时间:2022-02-04 06:39:34

注重三环节,提高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让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文言文教学。其中抓好“诵读”、“品味”、“练习”三个环节,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1.“诵读”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们常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都有没的韵律,语文老师在文言教学中要加强“诵读”的要求。首先,要认识对初中生来说“诵读”的重要性。进入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却往往把文言文当做“半个外语”来学习,所以,抓紧抓好这个时期的朗读训练,诵读现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聊于心,学生在一读一听中,便可以直接迅速的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语感由此而来。古人也早已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提倡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的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其次,要讲究“诵读”的方法。“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断句。文言文的诵读若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程度,对于下一步的“译”有很大帮助。关于诵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特别提到了“范读”和“美读”。他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默读、轻吟、朗读,齐读独咏,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某一段,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背诵,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味出来了。比如,《岳阳楼记》一文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真正领略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大景,才能意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所以诵读的越多,越能触类旁通。

第三,整体感知文章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遗迹行文方式的一些特点。教师还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朗诵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中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帮助记诵。

2.“品味”是值得体会、品味语言和感情。

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与形式进一步的把握,是语感培养中重要的酝酿蓄势过程。文言文留给我们的不仅有古人的语言精髓,还有古人的思想印记。譬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桃花源记》中陶渊明对“大同世界”生活方式的理想追求;文言作品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人生追求等人文思想必然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

其一,抓关键词来品。叶圣陶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是“直”和“圆”。抓住了对这两个字的品味,“旷远、荒凉、静寂”的大漠宛然就在我们面前了。这里并没有做任何表面特征的分析,人们就能自然而然地感悟出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在品味关键词的过程中,对那些有一词多义、一次多用的现象的实词,虚词,以及过去课文中曾出现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比较,品出在现有语言环境中的味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培养。

其二,牢记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五种文言句式及一些固定格式要记牢。因此,要下功夫牢记较典型的特殊句式,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见效最快的方法。

其三,揣摩、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品味作者的情感。任何语言文字,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是苍白的。课堂上,教师适当以点拨式的词语教学带动整个文言文的教学,在品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去把握思想内容,品味作者情感。一般思想内容的,点到即可。要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堂堂课有所得。

3.“练习”是指的在熟读和品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

练习贯串于文言文学习的始终,既是熟读与品位深化、强化的过程,有时语感培养的内化与迁移的过程。

练习的主要形式是“听、说、读、写”。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反复练习,来增强语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脸的主要内容应注重在字词句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上。课堂上,让学生以字词句的学习的学习为切入点,把理解词语、掌握句式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品味,“披文以入情。”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通过日积月累逐渐培养起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达到增强语感的目的。

练习的主要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让学生真正站到教学主体的位置上来,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教师的角色应该好比是教游泳的教练,要做的工作是讲清游泳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并示范,然后让学者操练。开始,要引、导、托、护,过一段时间就要放手让学者自己游,教者在旁边观察边指导,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不断引导学者,使其自己揣摩、体会,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技能。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讲清要领、注意事项,如文言文古今词义有变化,古今语序有不同;古人说话,写文章言简义丰,态度谦恭;古人文章中常用通假字,文章中的语气、语意常常借助虚词来表达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从而把握规律,获得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当然,练要讲究效益,要把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注重科学性。知识教学要“精练、好懂、有用”。能力训练要“务实、得法、有效”。

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严格按照这几个环节,相信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就不会感到很难了,对学习语文会有很大的用处。

上一篇:有趣.乐趣.志趣 下一篇:兴趣、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