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自有千般景

时间:2022-02-04 06:30:37

优秀电视作品的画面拍摄,除了要做到“平、实、准、匀、稳”和选择合理的构图、景别、角度、用光等,还要注重特写镜头、长镜头、运动镜头的运用。因为这几种镜头除了操作上难度高以外,它们往往更具张力、纪实性和感彩。

善于捕捉特写镜头

法国导演让・爱浦斯坦这样描述人物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使戏剧发生了变化,我们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主人公们的痛苦,几乎可以感觉出眼泪的苦味。”人物面部特写在表达层面上,是最客观地展现人物的方式。就如写散文、小说一样,拍摄者可以抓住人物具有特征性的某一部分进行细致的描写,使观众通过特写镜头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我们在拍摄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炉前总技师贾广顺的事迹时,为了突出炼钢炉前高温工作环境的恶劣,拍摄中,除了一般性全景、中景场面外,还重点拍摄了一系列特写镜头:翻腾滚烫的钢水、捅渣口时通红的铁钎、主人公被炉火映红的脸庞、一双被烧破的手套、一身臃肿的防护服等等。通过这些特写画面,观众就可以体验出贾广顺工作的辛劳和执著,感动于他的拼搏和忘我。

在运动的镜头中拍摄特写,最能达到突出被摄主体、突出视觉感受的效果。比如,奥运火炬传递中,随新闻转播车一起前进的机位拍摄路边欢呼的人群,运动中的镜头聚焦在一张热泪盈眶呐喊的市民的脸上。一个个火炬传递手作为前景从画面中闪过,只有这一张兴奋欢呼的脸庞相对静止。画面不仅传递出人们的炽热感情,还展现出现场活跃热烈的气氛。

特写镜头不仅能给我们传递细微的信息,还能揭示我们周围世界中的某些奥秘。比如一些农业科教片,运用特写镜头不仅能有效传播知识点,使观众看到本质所在,还能使画面产生层次变化,带来视觉感受。

拍摄特写镜头,必须选择能表现人物性格或揭示主题的最关键部分,要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特写镜头景深短的特点,使画面中陪体和主体呈现虚实对比的效果,突出特写的张力和点睛之效。比如,我们在拍摄济南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病房护士长刘振华的事迹片《大爱无声》时,由于麻风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多数人口眼歪斜、四肢残缺,特写镜头十分不便使用。但是,刘振华三十多年来的每一天,都是在为病人穿衣喂药、清除伤口、交流感情中度过的。如何来表现?我们的办法是利用长焦短景深的手法,把刘振华专心致志工作的神情拍清晰,而将病人畸形的手脚和化脓的伤口模糊处理,从而兼顾了主题的升华和画面的美观。

恰当运用长镜头

在纪录片里,长镜头可以说是最具魅力的表现手法。纪录片《红跑道》描写的是上海一家幼儿园培养体操苗子的纪实故事。片中有一个完整持续四五分钟的固定长镜头,画面是两个练体操的小女孩在教练的监督下,双手用力地抓住单杠吊在空中,目的是考验和锻炼她们的毅力。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女孩脸部的表情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痛楚,观众对这种望子成龙式的教育方式带给幼小心灵的严酷折磨也越感痛心和自责。一个长镜头,使人们对当前的教育体制有了深刻的反思。

由于长镜头能把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多种运动拍摄手法统一起来,因此在表现环境上显得自然流畅,在突出人物上富有变化,同时又能兼顾被摄对象的行动自由,有利于人物活动过程的连贯。由于长镜头是在运动过程中持续地、不间断地记录还原的,没有人为地去干预和“打碎”现实生活固有的状态,保持了原生态,所以它体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时空的完整性和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就是长镜头的纪实特性。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合用长镜头来表现呢?答案是:当突发的或无法干预的新闻事件比较集中地发生在一个场景中时,最好的手法就是利用长镜头来反映。比如,我们在跟拍济南市优秀刑警刘克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从刘克与同事在出租车上暗中观察罪犯行踪,到紧急下车实施抓捕,运用了一段长达四分钟的长镜头拍摄:下车、追赶、就地按倒犯罪分子、发问、戴手铐,整个过程就是一个镜头,镜头虽然时虚时晃,但并不影响真实感和过程记录,相反却体现出急迫感和精彩的一面。

长镜头在使用技巧上,比短镜头要复杂得多。通常情况下,既有距离的变化,又有角度的变化,还有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式的跟进。长镜头需要场面调度,需要瞻前顾后,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这样才能使长镜头出彩。所以,长镜头又是综合运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在长镜头拍摄之前或之中,要选择好镜头的运行路线,要确定好应该着重表现的新闻事件的内容,要随时考虑拍摄中运用哪些运动技巧去表现目标内容。

用不用长镜头,用多少长镜头,有时是一个叙事方式和纪实风格的问题。比如,在一个基层党员学习活动现场,要拍摄一组他们分组讨论学习的镜头,可以采用一般电视新闻报道的拍摄手法,把现场切分成一批不同角度、景别、时长的短镜头,以备后期编辑,而很少采用长镜头的拍摄方式。不过,当需要拍摄一个已经“设计好的”人物采访时就可以适当运用。比如支部书记边走边介绍当地情况的画面,适合运用长镜头。

及时抓拍运动镜头

据统计,在纪录片的拍摄中,长镜头的比例(时间长度)约占成片的40%。而长镜头中运动镜头比例则占75%,这个比例足以说明运动镜头的分量和地位。我们在今年初摄制济南市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的专题片《新农村的嬗变》时,组织了商河县指挥李村新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比的一组镜头。村支部书记在介绍旧的场所时,一边走进破旧的院落,一边讲述内部的情况。村支书的行走路线、场所内部的环境和摆设、人物内心的感叹,我们运用了一个三分钟的运动长镜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为已经建成的新场所铺垫了对照的伏笔。这个运动长镜头中,“运动”是关键,这其中包含了“跟镜头”――实现场地环境的转移;“移镜头”――对室内陈旧桌椅由前至后地逐一呈现;“摇镜头”――从桌椅到墙上的党旗和牌匾;“推、拉镜头”――由室内全景推到开裂的墙缝特写,再由墙缝拉开并摇到村支书与记者在黑板前的全景。此时正好人物采访结束,村支书提议到新场所去看看。这些镜头的综合运用,使这段长镜头表达了丰富的画面信息。

运动镜头需要处理好场面调度,场面调度包括对镜头的调度和对拍摄对象的调度。摄像者应该尽量少干预被摄主体,客观真实地记录原生态的人物生活过程和事件本身,前瞻性地采取“调度自我”的方式,来及时调度自己的机位,准确果断地“抓取”想要的镜头。能否以合适的角度、景别、镜头运动方式拍出最出彩的画面,就要看拍摄者的现场调度意识和对摄像机驾驭的灵活度了。在表现对象的调度上,对人物的行动路线、动作内容、道具选择等等,都要全面高效设计,不能无目的地随意安排。

在强调表现力的同时,运动镜头的自身美感也不容忽视,其韵律感、节奏感、动态感等,常常被赋予更多内涵。在舞台文艺节目中,对于快节奏歌唱、舞蹈的拍摄,通常运用与节目相同节奏的快速推拉镜头手法,目的就是给观众以互动的收视心理节奏和视觉刺激感受。

要注意的是,要避免无意义地运用运动镜头,因为“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是一种有“说法”的拍摄方式。被摄主体相对静止时,可以采取固定和运动拍摄的手法。被摄主体存在幅度比较大的运动或动作时,最好采取固定静止的拍摄方式,即所谓“静对动,动对静,动静结合”。如果对运动镜头不甚了解,最好把摄像机当照相机使用。

(作者为济南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干部)

上一篇:永远的“哎呀嘞” 下一篇:历史纪录片的“新历史叙事”